淺水源之戰結束後,唐王朝形勢一片大好。

武德二年五月,唐將安興貴擊敗李軌,平定河西地區。

九月,佔據江淮地區的杜伏威主動降唐,李唐王朝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江淮。

河東地區,隨着屈突通的投降,只剩下隋將王行本的孤軍,不足爲慮。

江南地區,雖有蕭銑、沈法興等割據勢力,但其遠離中原,對唐王朝的統治構不成威脅。

放眼望去,隋末所形成的諸多割據勢力之中,只有竇建德與王世充兩大集團能夠與唐朝爭奪天下。而唐朝也想借淺水源之戰的餘威,乘勝東進,準備一舉蕩平中原。

但是,就在唐王朝準備平定中原的時候,遠在河東的劉武周卻在突厥的唆使下,對唐王朝發起了進攻。於是,唐朝平定中原的計劃不得不擱置下來,轉而對付劉武周。

武德二年四月初一,劉武周親自率領五千精兵抵達黃蛇嶺,準備攻佔榆次。駐守太原的李元吉一看劉武周來勢洶洶,立馬派部下張達迎擊。張達率兵出擊,但奈何兵力懸殊,雙方接戰不久,張達所率之軍便全軍覆沒,自己則投降了劉武周,並於第二天引劉武周攻陷了榆次。

隨後,劉武周又乘勝推進,率軍抵達太原城下,準備對太原發起進攻。李淵得知劉武周來勢洶洶,知道自己的三兒子李元吉不是劉武周的對手,急忙派李仲文前去支援太原。就在李仲文前去支援的同時,劉武周覺得太原暫時打不下來,於是轉而攻陷了太原南面的平遙。

六月初十,劉武周麾下猛將宋金剛率三萬人又攻陷了介休。

不久之後,李仲文所率領的援軍抵達山西,與劉武周部將黃子英相遇在雀鼠谷,雙方展開了激戰,結果唐軍大敗,李仲文被俘。

看着勢如破竹的劉武周連續攻佔了唐朝多個城池,李淵終於感到了一絲憂慮。九月二十六日,他以裴寂爲晉州道行軍總管出兵禦敵,全權指揮前線戰事。

隨後,裴寂率領大軍抵達被宋金剛佔領的介休,駐紮在了度索原。裴寂作爲晉陽起義的功臣,能力自然不用多說,但也僅限於出謀劃策了,他的軍事才能,與久經戰陣的宋金剛相比,還是差了一些!他駐紮在度索原不久,就被宋金剛切斷了唐軍的水源,裴寂見勢不妙,立馬下令拔營,打算重新尋找水源。

這邊唐軍剛剛開始拔營,那邊宋金剛趁唐軍隊伍混亂之機,對唐軍發起了進攻,來不及備戰的唐軍難以形成有效的抵禦,頓時亂作一團,死的死,傷的傷,幾乎全軍覆沒。裴寂只好帶着剩下的殘兵敗將逃往晉州。

至此,唐朝在太原以南、晉州以北的城池全部被劉武周攻陷。劉武周接下來的目標,便是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太原。

九月中下旬,劉武周再次率領大軍向太原發起了進攻。太原的守將是草包李元吉,這位只知道喫喝玩樂的浪蕩公子哥兒哪裏會是劉武周的對手!他一看劉武周大軍壓來,抵抗都沒抵抗,便帶着精銳部隊以及一大羣妻妾連夜逃往長安,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守城。

李元吉剛走不久,劉武周便率領大軍兵臨晉陽城下,晉陽城內的一些土豪見大事不妙,便主動打開城池迎接劉武周進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太原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落入了劉武周之手。

回到長安後的李元吉將太原陷落的消息告訴李淵後,李淵首先感到的是深深的震驚,進而感受到的是錐心般的疼痛,在李淵心裏,丟失哪座城池都沒有丟失太原重要。但疼歸疼,失去的還是要奪回來。此時,在李淵心裏,唯有一個人或許能扭轉當前的敗局,這個人就是大唐二皇子——秦王李世民。李淵覺得,該到李世民出場的時候了。

十月初,劉武周佔領太原後,稍作休整,便命令麾下猛將宋金剛繼續揮師南下,連續攻陷了晉州、絳州、龍門等地。在宋金剛的進攻下,整個河東地區的大半城池落入了劉武周之手,長安的門戶已經大開。接下來,宋金剛只要跨過黃河,兵峯便可直至長安,進而從根本上威脅到大唐王朝的統治。如果說丟了太原讓李淵倍感疼痛外,那麼這次李淵感受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劉武周和宋金剛橫掃河東,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而作爲唐晉州道行軍總管的裴寂,卻一味退縮,消極怯戰,毫無將帥之風,只能不斷下令燒燬未被宋金剛佔領的城池周圍的村落、糧草等物資,然後把百姓驅趕入城。

裴寂這一堅壁清野的做法很快引起了河東百姓的怨恨和不滿,他們在夏縣人呂崇茂的帶領下,紛紛起來反抗裴寂,響應劉武周。與此同時,原河東郡蒲坂城守將王行本又起兵反唐,與宋金剛部遙相呼應。

河東的形勢岌岌可危,關中大震,人心惶惶,唐軍形勢相當嚴峻。

於是,李淵只好再命永安王李孝基、內史侍郎唐儉率領大軍前去救援河東,進攻蒲坂城,但王行本據城抵抗,唐軍將領輪番進攻,始終不能攻下。

鑑於此,李淵下令說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意思就是,李淵想要放棄河東,守好關中就行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世民站了出來,他說道:“太原是我們的根基,河東地區物產豐饒、資源豐富,是京師的資源供應地,如果將其拋棄,臣深感憤恨!請給我精兵三萬,我必能平定劉武周,收復汾陽、晉州。”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精兵三萬,必能平殄武周,克復汾、晉。”

聽完李世民的建議,李淵深感欣慰,一直以來,對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李淵從沒有懷疑過,多少次來,每在關鍵時刻,李世民總能站出來幫他排憂解難,這次也一樣。他相信,自己的這個二兒子一定不會讓他失望。隨後,李淵將關中所有精兵交給了李世民。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趁黃河結冰之際,率軍從龍門踏冰渡過黃河,進駐柏壁,與宋金剛主力對峙。

就在李世民與宋金剛對峙的時候,先前李淵派去的河東援軍李孝基部對夏縣呂崇茂發起了進攻,呂崇茂被圍後,立即向駐紮在澮州的宋金剛求援。宋金剛得知後,立即派遣了兩名猛將將前去增援,這兩名大將一個叫尋相,另一個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尉遲敬德。

當尉遲敬德和尋相率軍抵達夏縣時,李孝基等人才驀然發現他們已經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了。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尉遲敬德和尋相就向他們發起了進攻,內外夾擊之下,唐軍大敗,李孝基以及唐儉等人全部被俘。

至此,李淵唯一希望就全在寄託在了駐守在柏壁的李世民身上了。

而就在尉遲敬德和尋相打了大勝仗之後,率軍返回澮州,途徑美良川時,卻遭到了李世民派遣的伏兵襲擊,被殲2000餘人。不久,尉遲敬德和尋相又奉命馳援蒲坂的王行本,結果被李世民提前得知情報,李世民親自率領三千騎兵,連夜從小路直插安邑,大破尉遲敬德,其手下基本上全軍覆沒,僅剩下他和尋相逃出一命。

連續兩場勝利,唐軍將士士氣高漲,紛紛要求李世民跟宋金剛決戰。但李世民覺得,現在還未到決戰時機,此刻需要做的還是隱忍和等待。

事實上,異於常人的忍耐力是李世民克敵制勝的不二法門,以前消滅薛舉如此,現在的宋金剛亦是如此,乃至於以後對上更強大的對手竇建德、王世充,李世民用的還是此招。李世民這邊不打算進攻,宋金剛那邊喫了大虧,也決定暫避唐軍鋒芒,選擇堅守不出。時間拖到了武德三年的春天,河東地區的戰事仍然處於膠着狀態。唯一讓李淵感到欣慰的是,長期在蒲坂負隅頑抗的王行本終於堅持不下去了,選擇投降唐朝。

武德三年初夏,河東地區的平靜再次被打破。劉武周率軍進攻潞州和浩州時,被唐軍擊敗。形勢轉變爲對唐軍有利。與此同時,宋金剛軍中的糧草告罄,不得不向北退卻。

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預料之中。李世民覺得,是時候發起總攻了。

靜如處子,動若脫兔。這八個字完全可以概括李世民的戰略精髓。當宋金剛率軍全線撤退時,李世民親率大軍死死咬着宋金剛不放,以一晝夜急行二百里的速度緊追不捨,沿途大小十餘戰,連戰連勝,一直把宋金剛追到了高壁嶺。在被唐軍一路窮追猛打之後,宋金剛纔真正領教到了李世民的可怕,這個將高度的忍耐力與爆發力完美結合的軍事天才,將成爲他此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當唐軍一口氣追到高壁嶺下的時候,行軍總管劉弘基覺得,不能再追了,孤軍深入,實乃兵家之大忌。於是,他抓住李世民的馬繮說:“大王敗敵,一路追殺至此,功勞已經夠大,仍欲深入,難道不愛惜身體嗎?況且我軍又累又渴,請就地紮營,等到大軍主力全部集結,再行前進。”

但李世民卻說道:“宋金剛計窮而走,衆心崩離。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須要一鼓作氣將其消滅。倘若停滯不前,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休整,就不能再攻擊了。”

這就是李世民,一旦抓住機會,絕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於是唐軍繼續追擊。在雀鼠谷內,追上了宋金剛主力,一天之內,雙方進行了八次大戰,宋金剛八戰皆敗,被唐軍斬殺數萬人。宋金剛再度逃走。

四月二十三日,疲於奔命的宋金剛率領兩萬唐軍逃到了介休,但他們屁股還沒坐穩,李世民已經兵臨城下。宋金剛命令尉遲敬德和尋相守城,自己則在西門外列陣,迎戰李世民。李世民命令李世勣發起進攻,然後佯裝敗退。當宋金剛追擊李世勣時,李世民繞道其後,腹背受敵的宋金剛頓時潰敗,又被唐軍斬殺三千多人。宋金剛只得帶領少數騎兵再度北逃。

留下守城的尉遲敬德和尋相見大勢已去,在宇文士及的勸說下,毫不猶豫地投降了唐軍。當劉武周聽到宋金剛慘敗的消息後,他整個人呆若木雞,絕望瞬間瀰漫了全身。此時此刻,他很清楚,在這個亂世之中,他已經失去了逐鹿的資格。他的精銳已經全軍覆沒,他拿什麼逐鹿天下?

絕望的劉武周只好放棄太原,帶着少數親信前去投奔東,突厥。投奔東,突厥後,劉武周不甘心就此失敗,多次藉助突厥兵馬南下攻擊,但幾乎都是無功而返。隨後,突厥人見他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遂將其誅殺。而宋金剛也在投奔突厥的途中,被突厥人擒獲腰斬。劉武周放棄太原後,李世民率大軍隨即抵達晉陽,太原守將楊伏念乖乖獻出城池投降。隨後,原屬於劉武周的所有州縣也都紛紛歸降唐朝。

至此,隨着劉武周和宋金剛的死亡,李唐王朝在北方最強勁的一個對手滅亡,河東地區被平定。此時的李淵父子終於可以騰出手來,逐鹿中原。那麼,下一個出局的會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