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詩宗楊萬里

南宋年間,一位詩人在山河破碎的喘息聲中開創新派詩風。他一生作詩2萬餘首,是中國作詩最多的三人之一,尤其是寫荷花的詩歌,被評贊爲中國第一;他的“誠齋體”詩風在歷史上影響廣泛,在詩人中被譽爲“南宋四大家”。

寒門出貴子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爲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楊萬里的故鄉在江西省吉水縣,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古就是“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藪之地”。

楊萬里自幼家境清貧,7歲喪母,靠父親楊芾教書以資家用,自小深受勤儉家風影響。楊萬里的父親楊芾精通《易經》,常忍着飢寒購買書籍,十年間藏書數千卷。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萬里自幼讀書勤奮,廣師博學。

詩格與官品

紹興三十二年七月,楊萬里將以前寫的1000多首詩,一把火全部燒掉了然後自己走新路,最終開創獨具特色的“誠齋體”。

楊萬里燒掉舊詩後,一切從頭開始,潛心創作。他獨闢蹊徑,邁向大街小巷,深入田間地頭,與百姓交談,聽小鳥歌唱,賞青山綠水,走向一條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的創作之路,給南宋莊重的詩歌潮流吹進了一股新風。

在楊萬里的諸多詩歌中,都有他廉潔直行的追求。他一生酷愛荷花,寫下了近200首荷花詩。寫荷花初開,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寫荷花盛開,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一年四季生生不息,花可賞,葉可用,楊萬里比普通文人更在意荷花的內在價值。

楊萬里一生視仕宦富貴如敝履,是一位一心爲民的能吏。公元1167年,40歲的楊萬里向朝廷提交政論宏文《千慮策》。分“君道”“國勢”“人才”“論相”“論兵”“馭吏”“刑法”“民政”等30篇,深刻總結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顯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心寒歸隱

公元1190年,楊萬里奉命前往迎接金使,第一次橫渡江淮。看着本是祖國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卻成爲金宋雙方的疆界,兩岸人民也失去了來往的自由,楊萬里心情異常沉痛,寫下了《初入淮河四絕句》,一句“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寫盡了壯志難酬的無奈。

兩年後,心灰意冷的楊萬里謝病自免,退隱家鄉吉水。閒居鄉間15年,他與夫人羅氏粗茶淡飯,粗衣布衫,與村中老農無異。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是憂心百姓,報國無門的痛苦。

“誠齋“先生落幕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楊萬里獨坐書齋,寫下:“韓侂冑奸臣專權無主,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字字句句飽含對權臣的控訴,對國家百姓的擔憂。

寫完這份奏書後,年逾八十的“誠齋”先生在憂憤中離世。之後,朝廷頒賜他“文節”諡號,追贈光祿大夫,對於“只願文節不弱於人”的“誠齋”先生而言,這或許是最好的評價。

楊萬里的一生讀書萬卷,行跡萬里

以忠節立德,以詩文立言

一掃詩文縟節之風,一肅南宋暮然之氣

他以一身清節勵後人

他革新自我的精神氣度融於中華文脈

綿延千年,歷久彌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