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在新春消費旺季和各項政策措施帶動下,消費類市場實現開門紅,相關上市公司經營情況明顯好轉。

消費市場回暖,電子行業復甦顯著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4月30日,除個別上市公司延期披露外,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已基本披露完畢。按可比計算,今年第一季度A股公司實現總營收16.92萬億元,同比增長0.16%;實現淨利潤1.43萬億元,同比下滑4.72%。

分行業來看,與大消費相關的行業一季度增長顯著。9個行業一季度營收增速超5%,包括社會服務、電子、汽車、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其中社會服務行業營收增速15.92%,排在第一位。與基建、新能源相關的領域一季度營收下滑明顯,其中電力設備、煤炭、房地產、建築材料營收降幅均超10%。

今年以來,從發放消費券到電商補貼優惠,從減稅降費到推出“以舊換新”,各地政府及商家紛紛發力,推出促進消費實招,助力消費市場回暖。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假日出行人數與旅遊收入,均已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各個地方不斷創新網紅品牌帶動娛樂消費,也有力支撐了服務業和經濟的恢復。

盈利指標來看,接近半數行業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電子、農林牧漁、社會服務、輕工製造、公用事業行業淨利潤增速居前五位。電子行業復甦顯著,該行業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271.05億元,同比增長75.55%,淨利潤增速排在行業第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隨着市場需求進一步恢復,疊加AI、MR/VR等技術創新的賦能,消費電子行業有望延續復甦趨勢,進一步反彈。

逾半數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

據數據寶統計,超3000家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同比增長,佔總數比例爲57.21%。26家公司單季度營收入圍千億陣營,主要以中字頭央企爲主。“兩桶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營收分別達到8121.84億元、7899.67億元,分列冠亞軍。民營企業比亞迪、美的集團榜上有名,其中家電巨頭美的集團一季度營收首次躋身千億行列。

營收千億的上市公司中,一季度營收增速最高的是中國人壽,達到14.43%。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總保費爲人民幣3376.38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續期保費爲2251.94億元,同比增長7.5%。

逾半數上市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26家公司單季度盈利破百億元,國有四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成爲一季度最賺錢公司,淨利潤高居前四位,其中工商銀行以876.53億元的淨利潤拔得頭籌。新能源賽道巨頭寧德時代一季度盈利105.1億元,首次跨越百億大關。

上述淨利潤逾百億的公司中,共4家公司淨利潤增速超10%,分別是中國海油、貴州茅臺、五糧液、浦發銀行。百億淨利潤公司中,增速最高的是中國海油,該公司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23.69%,報告期內,國際油價震盪上行,公司實現總淨產量180.1百萬桶油當量,同比上升9.9%。

受下游需求增加、產品銷量增長、政策支持、原材料價格變動,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多因素影響,部分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取得大幅增長。據數據寶統計,接近800家公司一季度淨利潤翻倍增長(含同比扭虧爲盈)。

安迪蘇、統一股份、雙樂股份、長華集團、博世科淨利潤增速排在前五位。以安迪蘇爲例,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盈利2.77億元,同比增長185.12倍。報告期內,公司液體蛋氨酸滲透率的持續提升拉動銷量強勁增長,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產量提高和委外加工條款的優化幫助毛利率得到提升。

33家公司淨利潤環比持續增長

據數據寶統計,在衆多一季度業績增長的公司中,有33家公司連續四個季度淨利潤環比提升,電子、電力設備、基礎化工、汽車等行業入圍公司數量較多。

其中,今年一季度淨利潤環比增速最高的是華西能源,該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超臨界高新鍋爐技術研發和成套生產製造能力的企業之一,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0.47億元,環比增長153.42%。淨利潤環比增速靠前的還有佩蒂股份、恆逸石化、協創數據、輝煌科技、七彩化學等。

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截至4月30日收盤,上述33家業績環比連續提升的公司今年以來平均漲幅5.03%,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漲幅居首,今年以來累計上漲65.01%,該股今日盤中再創歷史新高。

銀河證券研報表示,隨着互聯網巨頭對於AI及大模型佈局逐步深入,以GPU服務器引領智算底座或將成爲2024年及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中際旭創的業績側面驗證行業高景氣度,預計隨着800G產品導入過程持續加速,在行業高成長性已現的基礎上,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估值水平來看,8家公司滾動市盈率低於20倍,包括太陽紙業、德瑞鋰電、聯科科技、立中集團、海達爾等。

太陽紙業滾動市盈率爲12.5倍,排在最低位置。該公司是國內重要的綜合性紙、漿產品供應商之一,截至2023年末,公司合併紙、漿總產能已超過1200萬噸。華泰證券研報表示,隨着太陽紙業山東、廣西和老撾三大基地佈局的基本完成,疊加造紙行業盈利的逐步修復,預計公司的槓桿率有望持續下降,自由現金流改善以及提升派息比例的潛力也正在進一步打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