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商業一直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有很多傑出的商業人物,但他們鮮爲人知。爲了總結這些遠古先人的商業智慧,啓發現在,《睿士商業評論》特別策劃了“中國古代商業人物”系列叢書,供讀者欣賞。本期的人物是儒商創始人子貢。

劉麗萍|作者

在東亞廣闊的歷史舞臺上,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巨大身影。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教育、民生哲學,都在這個龐大人物的俯視之下。

這個人物就是孔子。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同時,還需要團隊運作?或者甚至是受商業影響力驅動?聖人自然沒有影響力,而是需要外力的推動。

答案是肯定的,必須有團隊,必須有商業元素來推動。

孔子的影響之所以震撼古今,除了他自身的聖人品質外,還有其他的推動因素。

是什麼力量促使孔子成爲聖人呢?

文章長度:3太短了,請勿浪費資源

儒家弟子,天下富商

孔子是中國古代天生的聖人,但他是唯一一個努力成爲聖人的人嗎?

司馬遷已經給出了答案。

《史記》的《霍氏列傳》給出了答案:“子貢是使孔子名揚天下的人”。孔子之所以名揚天下,是子貢不斷努力的結果。

子貢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十二哲人之一。他是魏國人。他姓端木,名慈。子貢是他的名字。他比孔子小31歲,出生於公元前520年。這一年,東周爆發軍事叛亂,太子周天子恐懼而死。

真正到了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崩”的地步了。

孔子一生都想恢復禮樂制度,創造一個很高的境界:“仁”。所以,他對弟子的要求,也是基於這個角度。他並不關心他們能否立下功勞,能否在現實的政治、軍事舞臺上有所建樹,但他要求的是高度的精神契合。

因此,在孔子心目中,一生生活在貧民窟(沒有任何誇張和隱喻,確實是貧民窟),窮到“喝一瓢,喫一簍”的顏回就是在他眼中,已經是學霸級別的弟子了。顏回死後,每當有人問孔子:誰是你最得意的學生,孔子總是哭着說:是顏回。可惜他已經死了。可惜他已經死了。

事實上,顏回的一生,除了贏得了老師的好名聲之外,並沒有什麼成就和功績。如果不是孔子爲他宣傳,他早就像一個普通人一樣默默地死在破爛的巷子裏了。

對於光彩奪目、色彩斑斕的端木詞,孔子並沒有太多的讚揚。

孔子不喜歡子貢,似乎是他的事。孔子曾這樣評價他:“禮物無序,假設往往成功。”端木慈沒有接受命運的安排,依靠自己的想法判斷市場、進行投資,每次都能盈利。這樣的評價既不是負面評論,也不是正面評論。孔子承認子貢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他似乎不同意子貢從事這個行業。從“無序”的嘆息中可以看出,儒家一直主張人們應該接受和遵守命運,而不是刻意改變個人的處境,但子貢對命運卻不太舒服。

孔子在一次閒聊中表達了自己發財致富的願望。爲了這個目的,他可以去當馬車伕,但他還是沒有堅持。“財富是可求而不得的東西,就算你是一個揮舞着鞭子的人,我也會做到。如果你求不到,那就跟我來。”“不可求”這句話說明孔子在這方面並沒有執着的追求。他並不否認追求財富,但他也不是刻意去追求財富。

在這方面,子貢走得很遠,超出了老師對他的期望。

自貢的商業活動在曹、魯之間,“耗財於曹、魯之間”。曹國的首都是今天的定陶,是當時世界的商業中心。與自貢同時代的范蠡,比自貢年長16歲,他的經商活動也在這一帶。它們的軌跡應該相交。魯國雖然是世界禮儀之邦,但在商業方面也與時俱進。那裏的人民“比周朝的人民更熱衷於做生意、謀取利益”。他們比東周人更喜歡經商、爭奪利益。甚至更強大。

自貢具體運營哪些項目無從得知。應根據各種商品和材料的價格分佈情況、高價和低價,利用季節差異和價差來賺取暴利。

范蠡是個很有錢的人,自貢也應該在財富榜上。具體數額無從統計,但有描述,“子貢繫馬而隨騎,系帛錢以聘享諸侯”。他可以擁有一大筆錢。與王公子往來都有車隊和豐厚的禮物,禮節也是平等的。“諸王皆以禮相爭”。如果沒有大量的財富,這是不可能的。

對子貢商業運作的直接描述只能到此爲止,產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並將他的老師孔子提升到了聖人的地位。

文章長度:3太短了,請勿浪費資源

建立智囊,周旋諸侯諸侯,甚至改變春秋局勢

自貢不僅在商業上展現出驚人的商業智慧,在政治舞臺上也散發着耀眼的魅力和勇氣。

提到春秋戰國時期商人改變諸侯國結構的例子,我們常常會想到呂不韋。事實上,子貢的影響力並不遜色於呂不韋。

巧合的是,呂不韋也是衛國人。

還有商鞅、吳起,都是魏國人。

史書中的子貢並不侷限於孔子弟子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富商,更是一位外交官。

說自貢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一手改變了諸侯的疆域,未免有些誇張。

在公元五世紀中葉的東周疆域中,晉國應該是最強大的。齊、晉打成平手。魯國日漸衰弱,被齊國所壓制。吳國崛起,準備進軍中原。志在成爲霸主的越國,已經成爲吳國的附屬國,埋頭苦幹,試圖報仇。

晉、齊、魯、吳、越五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讓我們嘗試儘可能地壓縮這個過程。

自貢的使命就是利用這些變化,加速這些變化,最終徹底改變版圖。

首先攻打魯國的是齊國的權臣田常,而子貢的老師孔子就是魯國人。孔子請求子貢解決這個危機。

子貢必須利用諸侯之間的矛盾來轉移這場危機。他首先找到田常,提出了“憂內者攻強,憂外者攻弱”的國際關係理論。若有內患,則攻打強國。這樣,既可以消耗國內敵對勢力,又可以爲自己謀取利益。控制局勢。相反,對外侵略者,應當攻擊弱國。

天長被說服了。問題是如何讓吳國來找他,主動發動戰爭。

接下來,子貢南下吳國,選擇了武王夫差最想要的一塊蛋糕:北上中原稱霸。想要北上稱霸,就必須攻打北方強國齊國,而齊國正在侵擾魯國。你出兵北上救援魯國,以此名義攻打齊國。

夫差心中一動,卻又擔心嶽攻擊的退路。

子貢表示願意解決夫差的後顧之憂,於是南下越國,告訴勾踐:只有吳國北上作戰,你纔有報仇的可能,所以你一定要向吳王表現出忠誠,表現出來。你是吳最強的後衛。勾踐聽從了子貢的想法,派大臣文種到吳國表示忠心,吳王於是安心北上求齊。

最後,子貢到達了最北端的晉國,提醒晉王:吳國正在北上威脅你的統治地位,你必須做好準備。所以,提前收到情報的晉國已經做好了準備。

子貢救魯大計,準確地把握了五諸侯國的期待和恐懼。北方諸侯對南方諸侯的防禦,南方諸侯的虛榮心和統治欲,以及彼此之間的不信任。自貢調動了他們的貪慾,激發了他們的野心,讓他們主動出擊,朝着各自的目標前進。恐懼,從而震動了整個領地。

最終的結果是吳國打敗了齊國,還想北上攻打晉國。然而,他卻被金擊敗,折返。然而,他被嶽襲擊而死。

史書讚道:“子貢一出,救魯,擾齊,敗吳,強晉,稱越。”自貢政治軍事工程的週期爲十年。“十年時間,五國都發生了變化。””

該工程的最初目的是爲了保全魯國,但結果卻是改變春秋時期的世界格局。

我不知道這個過程在史書中是否經過了藝術加工,也不知道五位君主是否可能是被子貢操縱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計劃迎合了所有客戶的願望,並讓各方始終遵循自己的需求。計劃運行。

子貢在外交上的巨大影響,不能不對他的老師孔子產生有益的影響。

文章長度:3太短了,請勿浪費資源

自貢對聖人的誕生貢獻最大

史書上有子貢用自己的力量來歌頌老師的記載。這一點在辯論中最爲明顯。

子貢長期擔任魯、衛國相,頗有影響。一方面,他是商界精英,另一方面,他又是政壇傲人的人物。他的光芒照到哪裏,人們就難免認爲他超越了他的老師孔子。

這種觀點很有市場。比如魯國權勢人物叔孫兀朮就公開說“子貢勝於仲尼”,即子貢勝於孔子。這種言論在當時確實被廣泛接受,因爲從表面上看,子貢確實比孔子有更多的成就,他更容易被世人認可。

子貢連忙打個比方,就像一棟大樓,我的外牆只有肩膀那麼高,裏面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而我老師孔子的牆高有數尺,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全部。裏面富麗堂皇,“無祠堂之類,百官富貴”。

他用一個比喻精彩地解釋了爲什麼老師的偉大不被別人看到。因爲維度太高了,不是常人的認知所能觸及的。

在讀《論語》時,我們常常把自貢的比喻視爲理所當然,但我們卻從未踏入那個時代,設身處地地站在當時的社會心理的立場上思考。一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頗有建樹的傑出弟子;老師焦急如迷失的狗,目光短淺的人崇拜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所以子貢才奮力爲自己辯護,可見他當時的人氣有多麼高。

這種貴族間的講義,實際上很好地提升了孔子的地位。邏輯是這樣的:我已經如此優秀了,老師的優秀更是難以想象。

同時,子貢得以與天下諸侯平起平坐。當他帶着豪華的船隊穿梭於晉、楚、齊魯、吳越等國時,他顯赫的地位被打上了“孔子”的印記,無形中提高了孔子的地位。更何況,他在各種外交場合都要多次提到自己的恩師。

自貢有商人的低調。他從不把自己凌駕於恩師之上,也從不質疑恩師心中最愛的師兄。在師生交往中,子貢總是適當地給別人留出空間,比如孔子曾問他:“你和顏回誰更好?”子貢的回答令孔子滿意:“我怎敢與顏回相比?顏回聞一而知十,我只聞一而知二。”

師徒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老師知道這個學生在世俗功利方面最有造詣,但礙於你商人的身份,我不能過分誇獎你,以免給孔子沾上財團的臭味。保持學術純潔性是必要的,所以每當子貢大聲說話時,孔子總會適當地壓制。“子貢能言善辯,孔子常反駁其論點。”子貢並沒有感到委屈。

自貢被譽爲儒商之祖。他的出現的歷史意義在於增強了儒家思想的說服力。古今人們對儒家思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他們認爲儒家學說迂腐、不合理、繁文縟節、浪費人力物力。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子就是這樣批評儒家思想的。總之,很多人認爲儒家思想不實用。作爲精神導師還是可以的。

所以,子貢這個歷史人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商業價值本身,或者說他留下了什麼商業方法,而且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內容和商業的內涵,也激勵着後人更加深入。探索儒家思想,體會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一面,構建中國特色的商業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