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條生產線同時作業,多塊大屏顯示實時生產數據,各條生產線通過數字化系統實現自動排產、生產報工……

這是重慶高新區金橋機器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橋智造)的常態化生產場景。

近日,記者從市經信委瞭解到,目前我市集聚了平臺服務、解決方案、大數據應用等數字化轉型服務商200多家,通過引導重點製造業企業建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推動實施622個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不斷爲全市工業數字化發展賦能。

促轉型

智能製造提升近60%生產效率

以前,金橋智造的生產並非這般井然有序。過去該公司各個信息系統自成體系,導致形成“信息孤島”,面臨物流佈局亂、人工依賴高、生產效率低等多種難題。雖然公司一度購置自動化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效果仍不理想。

根據金橋智造的實際情況及需求,施耐德智能製造重慶創新中心爲其量身定製了一套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解決方案:通過對10多條生產線和7個機加工區進行智能化改造,帶動生產效率提升40%,生產週期縮短近90%。

作爲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融合的新基建設施,工業互聯網通過開放的通信網絡平臺,將設備、工廠、供應商等連接起來,共享生產全流程、全要素資源,實現產業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

如今,工業互聯網已延伸到全市多個製造業領域,在優化企業各項生產環節、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去年底,重慶累計推動實施6725個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144個智能工廠、958個數字化車間,這些示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6.8%,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39.6%,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2.1%,實施智能化改造的規上企業推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過七成。

搭平臺

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渝佈局

隨着重慶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上各類新基建項目不斷上量,騰訊、浪潮、阿里等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陸續入渝,深度參與重慶工業互聯網建設,帶來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

“作爲國內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我市有39個製造業大類行業門類,足夠豐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這對工業互聯網企業有着很強吸引力。”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說,如果說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是“點”,那麼工業互聯網平臺就是“面”,我市通過堅持“點”“面”結合,既鼓勵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又積極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讓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及市場形成有機融合。

通過逐步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匯聚“工業硬件+工業軟件+工業網絡+工業信息安全”領域主體,近年我市陸續引進施耐德、達索、博世等一批國外智能製造創新載體落戶。在引入工業互聯網領域市外、國外巨頭的同時,重慶本土工業互聯網力量也在迅速崛起,湧現出公魚、忽米網等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製造業企業向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拓展。

重慶還通過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仙桃數據谷等載體,推動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數據資源向重點園區集聚,包括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重慶分中心、中國聯通5G融合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相繼落地建設。

特別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動下,重慶聯合四川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推動國家頂級節點(重慶)擴容升級,引入成都託管與災備節點,形成“一頂一備”標識戰略生態,並鼓勵兩地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深化合作,建成“中冶賽迪鍊鋼智能製造一體化管控平臺創新應用”“蓉通微鏈基於工業互聯網的智慧物流平臺創新領航應用”等30多個國家級示範案例。

出政策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培育產業生態

“企業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近年來多個市級政府部門鼎力支持。”記者在採訪時,從市內多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負責人那裏聽到了這樣的話。

比如,市經信委常年面向全市工業互聯網重點平臺進行“一對一”指導,每個季度與市、區兩級部門共同爲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另外,市財政、金融等部門主動牽線搭橋,推動工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進行合作,並提供項目資金支持。

聚焦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企業“上雲上平臺”等強化扶持引導,我市近年陸續出臺《重慶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重慶市制造業智能化賦能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破解工業互聯網“做什麼”“誰來做”“怎麼做”等問題。

“發展工業互聯網,既要‘育苗子’也要‘養池塘’。”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重慶不僅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平臺發展,更重視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一方面從供給側引進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另一方面從需求側激發工業企業“建平臺”“用平臺”活力,通過實施一攬子扶持政策加強供需對接。

比如,圍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重慶制定出臺多層次財政扶持政策,集中支持一批有精準定位和發展前景的數字化轉型項目。目前全市不僅每年遴選一批市級智能製造示範標杆,建設多個創新示範智能工廠和“5G+工業互聯網”先導示範場景,還通過“揭榜掛帥”遴選出一批“燈塔工廠”企業,持續培育數字化轉型示範。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見習記者 肖喬

原標題:200多家服務商累計實施622個典型應用  工業互聯網賦能“重慶智造”

編輯:夏洪玲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