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秋瑩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加大,不少城市已經把防控境外輸入案例作爲重點,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十六個區的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達的國際航班。

各區登記點 中新社 徐明睿 攝

近日,上海已經對所有來自或途經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行100%隔離。爲了進一步加強口岸防控,除集中隔離人員外,上海將對所有來自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面對艱鉅的隔離任務,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拼盡全力,守住“第一國門”,嚴防疫情輸入,爲市民們的安全健康負責。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他們一次次挑戰體力和精神的極限……

機場駐紮民警:

“工作強度是從未想象過的大”

上海黃浦公安民警李勇,從3月6日起他就緊急支援一線,一直駐紮在浦東機場。

2008年和2014年李勇先後參與海地和南蘇丹維和任務,因而也熟悉各國外語,被大家稱作是黃浦公安的“語言擔當”,李勇也就被放在了“分流點”的第一線。

機場工作人員中新社徐明睿 攝

“來之前有預感到工作強度會很大,但沒想到會這麼累……”李勇坦言,防護服的穿脫有十分嚴格的要求,穿着防護服時喝水、喫飯等個人行動也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就當成減肥吧,有人已經瘦了五六斤了。”

機場工作人員中新社徐明睿 攝

按照相關規定,對於目前所有由境外入滬的旅客,他們從下飛機開始到走出機場都要經過層層分流,根據健康狀況、出發地及旅經國,旅客們的護照上會被貼上紅、黃、綠的三色標籤,而黃色的旅客們就會根據在上海的住址被引導到各區設在機場的防疫駐點。

標黃的護照 中新社 徐明睿 攝

李勇所在的黃浦區臨時防疫小組,對於護照貼有“黃標”的旅客進行信息覈實,並護送他們乘專車前往集中留觀點進行核酸測試。檢測呈陰性後,境外抵滬旅客才能進行居家隔離或者集中隔離。

各區接待大巴 中新社 徐明睿 攝

在虹橋機場附近,長寧區的一個集中隔離點,也是上海過境旅客的臨時隔離點。

“在虹橋轉機時間超過12小時的人員,都會被送到這裏進行臨時隔離,然後根據行程再送去機場。”據工作人員介紹,人數最多的一天,他們工作到凌晨1點多。

“那天是任林到崗的第一天,直接累哭了……”隊長陸偉峯介紹。

入境人士 中新社 徐明睿 攝

“總調度”陸偉峯:

這裏沒有白天黑夜,只有隨時響應

集中點的辦公室有一個“調度中心”,這裏是大家眼中的信息樞紐中心、工作指揮中心,“其實就是酒店的一個房間,我在那裏接打電話、做表格,我們就自己取了一個‘調度中心’的花名……”隊長陸偉峯介紹。

“街道轉運事項、航站樓接收信息、上級部門指令……”除此之外,還有房客們各種各樣的需求:“房間燈不亮”“房間上不了網”“我點了外賣麻煩送一下”“我孩子要上網課麻煩打印一下資料”……

兩個手機、一臺固定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的在調度中心裏響起,對接需求、安排工作,陸偉峯在小房間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陸偉峯在接聽電話供圖

而最近外籍人士的到來,更是給陸偉峯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加微信、翻譯器等各種方法輪番上陣,“還有俄羅斯大哥邀請我疫情結束後去他家品嚐伏特加。”

每天的接收工作結束後,作爲隊長,陸偉峯要把各種手工報表轉換成電子報表,“每天幾十人進進出出,還有各類信息非常繁雜……,做表最怕的就是有哪個項對不上,(做到)最晚的一次我記得是凌晨3點,當時我居然還有些高興,因爲上海3點的時候天還還黑着,我還能睡一會……”

對於陸偉峯來說,這裏沒有白天黑夜,只有隨時響應。

家庭醫生謝智晉:

“感覺身體被掏空”

集中隔離點下午到半夜主要工作是接收及集中觀察對象,隊員謝智晉是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家庭醫生,現在他正熟練地全副武裝準備工作。

防護服穿在身上的感覺,悶熱、呼吸不暢、視野受限、缺氧無力、體力成倍消耗。

隔離點工作人員 供圖

14:00,機場送來3人;

剛安頓好,街道轉運2人;

對講機傳來,機場馬上送來11人;

街道轉運1人;

等待間隙,給密接集中觀察人員送晚飯,

走廊裏健步如飛;

不知不覺,天色已黑,機場送來15人;

21:40,短暫休憩,盒飯早已經涼掉。

“我現在,不想說話也不想喫飯,感覺身體被掏空。不過今天的時間還不算長的……”謝智晉坦言。

護理員任林:

“每當大家提醒我好好喝水時,心就熱了”

任林是第4個進駐集中隔離觀察點的護理人員,她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打電話詢問隔離人員的身體狀況,動輒一個小時的電話溝通,不少隔離者都記住了這位工作人員。

“他們還會時不時發微信提醒我,辛苦了,要記得好好喝水……就這一句好好喝水,我就能好感動很久,感覺自己的心是熱的,”

近來各國外籍人士逐漸增多,爲了更方便交流,任林就開始學習韓語和英語的溝通用語。

供圖

“其實是突擊學習,來的時候我也沒想到還要學外語……”任林笑着說,“我想着學幾句日常用語,大家都方便。”

“但其實我外語超極差,上學那會兒我看見英語都頭疼……但是沒辦法只能硬着頭皮上了,好歹還是有一點基礎的。”

供圖

一次,任林護送一名觀察隔離結束人員離開,由於穿防護服、戴防護眼罩已經超過2小時,她的護眼罩已經起霧,看不清賓館走廊,只得用手扶着牆前行,這一幕讓這位市民非常感動,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機將那一刻的記憶保存。

任林在走廊裏行走供圖

日夜相處,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們已經成爲了一個“大家庭”。

特殊的“全家福” 供圖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大家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相互打氣,彼此溫暖。

劉雅靜自拍 供圖

醫護人員劉雅靜說,“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希望我們的嚴防死守,能守住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果!”

守住國門

守住千萬家

感謝他們

一直堅守在國門一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