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瞌睡”這一關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因爲打坐的時候,剛要靜下心來,就容易打瞌睡。要麼就是坐在這個地方非常散亂,要麼是剛剛靜下來,又要進入夢鄉了!這是因爲心力沒有提起來、鬆弛了,必然就要入睡。

因爲長期以來我們都是通過躺下睡覺來放鬆身體,所以我們現在想把這種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讓身體達到高度放鬆就很困難。正常情況下,你如果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識地去訓練,一年時間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睡眠習慣和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代替休息。它可以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試驗的話,在打坐的時候也不要用功,就明確地告訴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覺——用打坐取代睡覺。你把腿一盤,就把腰給彎下來,就做打瞌睡的姿勢,體驗一下子用打坐來代替睡眠。如果你能夠放鬆的話,同樣會感受到盤着腿打瞌睡的時候,身體裏面有一種很微細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動、又像是在遊動。上、下、左、右串聯在一起。

當這個串連的過程結束了以後,你身體裏面會有一種力量慢慢地往上輸送。當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就慢慢地、慢慢地清醒了,也就是說不需要睡眠了。你能夠這樣體驗幾次,你就掌握瞭如何睡眠、如何醒來這個過程;你掌握瞭如何睡覺、如何醒來,你順着這個記憶、順着這個經驗,就能夠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坐着打瞌睡的時候,脖子都是耷拉下來的,頭都是垂下來的。如果你想體驗捕捉的話,當打瞌睡結束了,頭腦慢慢醒了的時候,你的頭不要馬上抬起來(根本不需要抬起來)。這個時候頭腦得到下面一股往上升的力量,已經慢慢地醒了、醒了的時候你還繼續低着頭,你去感受這股力量是怎麼上來的。它上來以後,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是怎麼開始有思維的、怎麼開始活動的。你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回憶幾次以後,自然就會捕捉到如何醒覺、如何出定。

練夜不倒單,晚上犯困的時候,可以(保持打坐姿勢)把棉被捲起來放在腿上,兩手搭在棉被上,趴在上面睡。只要這樣練習半年,任督二脈就會暢通,生理慾望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因爲這樣一趴,肚子被擠壓,臀部往上翹,氣血自然從前面透過尾閭穴往上升,從而達到還精補腦的效果。腦袋有了充足的氧氣,睡眠時間自然減少。出家人在某個階段必須練習夜不倒單,就像剛纔說的那樣,卷着棉被趴在上面睡就可以了。尤其是年輕的小和尚,這個動作是必須練習的。打坐最忌諱的是身體向兩邊歪,寧可向前彎,也不能向左右歪。所以打瞌睡時只能向前彎,不能向左右歪。

過去開悟的高僧大德,他們每個人入定的方法和祕訣,都是通過如何睡覺捕捉到的。你如果沒有學會如何睡覺,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這個辦法,絕對沒有第二個辦法!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你不管採用何種方法,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覺的。正是因爲大家都會睡覺,所以能學會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爲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漸漸地沉睡、漸漸地下降。這就好比剛剛衝了水的一杯茶,杯子裏面的茶葉是慢慢沉澱下來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沉澱到杯子的底部。

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乃至說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覺。然後再談如何住覺(住在睡眠裏)。當你掌握了睡眠以後,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覺。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夠了。

捕捉的前提條件,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醒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挪動姿勢。保持原來的姿勢,回憶你剛纔怎麼醒的,甚至試着再入睡。很快就又睡着,睡着了幾分鐘以後,這個能量又往頭頂上輸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這樣連續來回三、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就這麼簡單。這麼說是不是沒有睡着?

可以說沒有睡着。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樣,天上有幾顆星星,周圍有幾棵樹,全部投射到這盆清水裏面。真正的“睡覺”,就是這樣!真正的入定,也是這樣。大家往往會誤以爲沒有睡着,“我剛纔睡着了,怎麼還聽得見外面的動靜、響聲……”實際上這是一種最高質量的睡眠,因爲達到了體內陰陽兩種力量的均衡!

我們總以爲睡着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這才叫做睡覺。因爲六根是意根在起牽頭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沒有留在體內,所以大家認爲人睡得很熟,什麼也不知道了。實際上是意識跑掉了。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意識沒有跑掉的話,你入睡以後,就像入定一樣,就像一盆清水一樣。

所謂的“入定”,就是意識沒有跑出去,還留在體內,它才能夠達到像一汪清水一樣。如果說入定意識跑掉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入了“無記定”、“斷滅定”了。因爲它真正的意識、神識都飛出去了,不在這裏了。所以古人有時會以爲這個人死掉了,會把他的身體搬走、燒掉。

身心達到高度統一、高度協調時,身心兩種力量自然就處於一種飽和不動的狀態。如果沒有滿,它一定是四處走動;它越充滿,越有一種互相牽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亂,不容易到處亂跑。

越是身體素質虛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亂、容易走神。因爲它能量不飽滿,達不到互相牽制。就像一滿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動;半杯子水,它特別容易晃動,因爲有空間。它越滿,越有一種整體性。

要經過多次訓練,不可能一次成功的。

id:adaois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