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據《辭源》解釋,意爲大、廣、通達、豐富。小南坑小學建校五十餘載,處於陽泉礦區中心地帶,無論教師還是學生以及他們的父輩,來自“五湖四海”,遍佈全國。學校因其博大胸襟廣攬英才而育之,並以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使命爲動力,展示了學校博愛衆生,海納百川的大氣象。

雅,是儒家內在積澱與外在表現的集中體現,內外和諧,使“君子和而不同”,“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荀子·榮辱》)。這些寶貴的思想精髓爲我們實施博雅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根基。

《辭海》對“雅”有如下的註釋:正的,合乎規範的;高尚,文明,不庸俗;美好,不粗鄙。學校正是一個“以人教人,以雅育雅”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應該是最美好的,它的空氣中都應瀰漫着正義、高貴、文明、道德的氣息,校園中的人、事、物都應如此,這應該是教育追求的永恆的目標和最高的境界,它的視野中永遠應該面對鮮活的生命。

雅趣,雅言,雅行都應該是博雅教育的應有內涵。“雅”是一種修養,是一種魅力,是一種貫穿人終生髮展需要的情懷。博雅是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做事的態度。

教師以享受的心態從事教育,學生享受着優質的教育,讓學生在典雅的環境中品得書香,聞得墨香,聽得琴音,養得習慣,在高雅而豐富的興趣活動中培育雅興,薰陶雅行,讓“雅”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學生的身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