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海鮮消費國之一,也是重要的海產品供應國。

相關數據預計,隨着全球對海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漁業和水產養殖生產增長預計將放緩,將導致未來10年的海產品價格上漲。

這其中尤其因我國爲保證海洋生物的可持續性發展,野生捕撈嚴格執行伏期休漁,水產養殖清退“髒亂差”等產能效率低下的養殖場減少污染,導致海產供應大大減少。

2016年,全球魚類總產量達到1.71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野生捕撈漁業和水產養殖分別佔53%和47%。

其中88%,即1.51億噸直接用於人類消費。捕撈漁業產量爲9090萬噸,水產養殖產量爲8000萬噸。

基於更高的需求和技術改進的假設,預計總產量將繼續擴大,到2030年達到2.01億噸。雖然這意味着2016年將增長18%或3000萬噸,但2016-2030年的年增長率僅爲1%,而2003-2016年的年增長率爲2.3%。

雖然總產量基數越來越大,增長率的下降並不能最直觀的反應出產量的增長減少,但是同全球對海產品需求的增速來看,供應大概率趨緊將是未來十年全球海產行業運行的主線。

相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漁獲量將達到9100萬噸左右,僅比2016年增加1%。報告預計,影響這一有限增長的因素將包括由於新休漁政策的實施,我國捕魚量將減少17%。

此外,相關組織表示,將加強對漁業生產的利用,包括減少船上丟棄物、廢棄物和因立法或市場魚類價格上漲而造成的損失。

總產量增長主要來自水產養殖,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09億噸,比2016年增長37%。

然而,據估計,水產養殖的年增長率將從2003-2016年的5.7%放緩至2017-2030年的2.1%。這主要是因爲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增長放緩。

相關組織表示,國漁業和水產養殖生產放緩將刺激我國價格上漲,對全球價格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養殖魚類的平均價格(在預測期間上漲了19%)將超過供人類消費的捕獲魚類(17%)。加上對海鮮的強勁需求,到2030年,相對於2016年,這些上漲的價格將刺激國際貿易魚類平均價格上漲25%。

此外,由於全球需求強勁,預計魚粉和魚油價格在預測期內將繼續呈上升趨勢,名義增長率分別爲20%和16%。

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的實際價格預計將在預測期間略有下降,但仍將保持高位。此外,對個別漁業商品來說,由於供求波動,價格波動可能更爲明顯。

由於水產養殖預計將佔世界魚類供應的更高份額,因此該部門可能對整個海產品部門的價格形成產生更大的影響。

(本文來源:文章來自易網聚鮮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電話:400-029-6788/01081133939,微信公衆號“易網聚鮮”)若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