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綜合樓人視圖

前言

深圳和很多城市一樣面臨着巨大的教育資源的短缺,交通擁堵,人均綠地稀缺等諸多現代發展中城市所帶來的問題。隨着近十年來信息科技的飛速質變,城市也在向多重維度進行蛻變。城市去中心化的呈現集中體現於功能的高度混合及形態的滲透融合,它不再着眼於地表,而是向着天空生長;它的故事也因此會交融在不同的維度上的不同的場所。學校,作爲一個伴隨人們生活與成長的社會空間,理應更加具有智慧性、趣味性與可持續性。

設計背景

羅湖區是深圳市最早建設的城區,區內中、小學校大多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使用了二十餘年。隨着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劇增,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面對新的教育發展趨勢,老舊的主體建築、落後的設施配套、大量的安全隱患、嚴重不足的學位供給,已經遠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爲明天設計——羅湖區校園設計創意競賽”應運而生。本次競賽採取公開報名形式,累計收到250家設計機構及聯合報名。霍普股份通過團隊努力,從衆多參賽作品中突圍而出,斬獲榮譽。

設計者說——有的放矢的拓展翻新

東昌小學坐落於深圳市羅湖區,針對改造前的舊教學樓,從建築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解決以下問題:外立面陳舊、外掛室外機設置凌亂、建築與城市缺少互動且不夠通透、室外自然環境單一且缺乏趣味。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學生和教室的活動空間小,尤其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的室外活動空間和體育活動空間嚴重缺失。

東昌小學現狀實景照片

對於可塑性非常強的孩子們來說,一個好的環境可以改變他們的行爲,激發出更多正面氣質。好的環境應該是多維度的,富含趣味與智慧的,一個具有探索價值的場所。基於這樣的考量,建築師在對舊教學樓改造時,遵循在務實的基礎上有節制地創新,保證學校現代感的外觀和整體性,通過“拓展”並有序“翻新”的方式讓原教學樓煥然一新。

改造總體分析.gif

建築師將原有的瓷磚牆面進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用白色、紅色以及仿木色金屬板將建築外牆重新翻新;延展走廊和陽臺等特定功能空間,並豐富垂直方向的綠化等。設計主張是希望通過將更多的空隙與公共空間留給學生的學習與交流,創造一個積極共生的建築與環境氛圍。

連廊和舊教學樓西面透視圖

地下空間剖透視

室內籃球場俯視圖

根據前期的調研考察,建築師針對舊綜合樓東立面實施了較大程度的整修設計,改變原有稍顯厚重的外立面裝飾,以輕盈的落地玻璃窗和金屬牆面代替;增加操場的綠化面積,並進行大量的整治修復工作,提供更多的戶外活動空間,塑造高低起伏的生態草坪。

舊教學樓東立面人視圖

主入口改造效果圖

從操場望向教學樓東立面

設計的最大亮點在於屋頂的教室宿舍空間的營造,採用創新的設計方式將一個高度集成化的傢俱系統置入其中,在滿足與學生充分的互動平臺以外,也爲教師提供具有一定私密性的休憩環境。

智慧木屋(教師宿舍)屋頂夜景人視圖

智慧木屋(教師宿舍)屋頂日景人視圖

智慧木屋(教師宿舍)室內效果圖

智慧木屋(教師宿舍)剖透視

智慧木屋(教師宿舍)系統分析圖

建築師認爲,可持續的建築空間應該從多維度充分考量當地的環境與自然因素,並尊重當地的人文特質,對使用者進行分類研究,側重他們的行爲與心理,與所在城市的發展相互促進。

新教學樓設計思路

新綜合樓架空層

因而建築師在這座改造建築的各個層面,爲使用人羣提供了豐富的室外活動場所,並從多個維度引入大量的自然元素,結合垂直交互系統來滿足使用者的探索慾望和有效的行爲路徑。

入口家長等待區

新綜合樓風雨操場

立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深圳東昌小學改造與建築設計

總建築面積:19181㎡

建築設計:上海霍普建築設計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小野工作室

設計團隊:熊堂、盛光宇、王雪峯、樊世祺、陳艾潔

編輯| 學院小編

校對| 南柯

版權聲明

內容授權自 霍普股份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