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崇正2019春拍预展还有8 -

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先声与基筑 · 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题(一)

二十世纪是中国美术界山崩地裂,火光电石的一页。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下,一个个赳赳匹夫为强国、为梦想乘上轮渡,前往西方艺术殿堂,他们带回的不仅仅是西方的绘画技法,更多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而这正是处于那个动荡不安中的民族所渴望和急需的。此次“先声与基筑·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专题”将具有代表性艺术先驱的作品进行整理,这批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大师风范,端正雅致,别具一格。

李青萍 LI QINGPING

徐悲鸿曾为她的画集作序,画肖像;

齐白石站在她的画作前赞叹不已;

刘海粟更是感概地对她说,

能成为画坛先驱的唯有你我。

李青萍

1948 年李青萍与宋庆龄秘书沈惠芙合影

湖北荆州人。1931年考入武昌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由武昌美专校长唐义精推荐到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新华艺专毕业,留上海闸北安徽中学任教。1937年在新华艺专研究生班攻读西画。1939年参与刘海粟、勒贝尔、司徒乔、杨曼生在麻六甲、槟城、暗邦举办的联合巡回画展。

20 世纪 40 年代,李青萍与友人在画展前留影

党函和西方媒体对于李青萍的报道

1941年李青萍受“南洋华侨总会”委托,接待应陈嘉庚之邀来南洋讲学的徐悲鸿,协助徐悲鸿筹办画展。同年,《南洋商报》出版由徐悲鸿作序、题写书名的《青萍画集》。1943年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及日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成为享誉画坛的西方现代派画家。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为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荆州举办个人画展。历任马来西亚吉隆坡坤城女子中学艺术部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北江陵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湖北江陵县福利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青萍

探索

一九九七年作

出版:《李青萍画集》P153,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 作品登记证书

LI QINGPING

1911-2004

Explore

Wood painting

19 1/4×28 3/4 in.

抽象作品是李青萍90年代创作的主流,她的抽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形象。当幻觉和梦呓裹挟着她,现实形象就再也捆绑不住她精神与情感的奔突,由此迈进了抽象。因此,她的抽象作品是意象的再度分离与整合,是精神隐喻与生命象征的再度提炼和升华。她把对人生的追问,对生命价值的拷打,都通过她近于意象的抽象笔触将色彩直呈到画面上,将现实经历转换为精神超度,再从精神超度转化为可视的笔触与色彩。李青萍的抽象作品不是为娱悦人们的眼睛,不是休闲的安乐椅,而是炼狱的场景,悲剧的舞台。那里有抽象艺术之灵魂——心灵的震荡、精神的张力和生命的冲动;那里面包含着抽象艺术的要素——隐喻、象征和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青萍的抽象画是她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就是她生命与精神的象征。因此李青萍女士的抽象画很耐看,要看懂它是需要动脑筋的。

苏天赐 SU TIANCI

"对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两方的应对方式有如加减两极。加者入世,所以充实,所以贴切,所以步步发展;减者出世,所以概括,所以疏离,所以物以神游。前者所以具体、丰满、雄奇,后者所以净化、空灵、大气,却不免会陷于固步自封。两方会有此消彼长,却并不势同水火,这就给互相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提供可能。"

广东省阳江人。自幼喜欢画画,1937年考入广东省立两阳中学,参加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3年5月,考进重庆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教授。1945年10月,国立杭州艺专在西湖原址复学,进入林风眠画室学习。 1946年毕业并任教广东省立艺专,1948年受聘为国立艺专林风眠画室助教。1951年,执教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院系调整任教华东艺专,1958年执教南京艺术学院,曾任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油画学会顾问。

1950年春,庞薰琹、林风眠、关良、苏天赐(右一)等,在杭州国立艺专校舍前留影

1987年,林风眠与苏天赐于香港林风眠寓所合影

苏天赐先生一生致力于油画教学、创作与研究。上世纪40年代苏天赐就开始了中国油画的探索创新之路。创作了《蒂娜》、《四十年代的林风眠先生像》、《蓝衣女像》等,更画出了被当今画坛誉为“实现了油画语言从西方体系向中国表达方式的基本转换”的《黑衣女像》。建国后在艺术上,他努力把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与革命的现实要求作巧妙的结合,创作出了《黑媛》、《节日试新衣》、《苏北姑娘》、《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秋熟》、《书记送饭》等一大批同样可以载入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册的佳作。

(此图请横屏观看)

苏天赐

海南虹影

一九七七年作

签名:苏 1977.

背面签名:《海南虹影》 苏天赐 1977年浩劫刚消未久 练笔之作

展览:“缤纷的意趣”林风眠 苏天赐作品展,中海凤凰熙岸,2018

SU TIANCI

1922-2006

The Rainbow of Hainan

Oil on canvas

9 7/8×20 7/8 in.

苏天赐油画中的平面化处理手法,水气淋漓的氤氲效果,那些带有中国画笔墨审美韵味的线条,共同将画境带入纯净、空灵之地。1976年过去一年后不久,艺术创作和审美重新回归正常轨道,那时苏天赐的探索真正开始明晰起来,并得以收获成果。在1979年12月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苏天赐这样说道:“回顾我过去走过的路,几经周折,40年代末和60年代中,都是才开了一个头便给阻塞了,那是个痛苦的过程。现在我第三次去寻找我自己......”开启这一轮探索的,是1976 年后至八十年代初的数次外出风景写生,这也为其之后极富个人特点的风景画创作奠定了基础。这幅创作于1977年的《海南虹影》,画面流露着自由与洒脱。雨后的彩虹横跨整片天空,绚烂夺目。海面平静,远处的人家冒着炊烟。在湿润的空气中,绿色的笔触活泼的挥洒在画布之上生机盎然,让人充满希望和想象。

李少言 LI SHAOYAN

1940年李少言(前排左)在部队与贺龙总司令员(后排左)合影

山东临沂人。擅长版画,延安解放时第一张邮票的设计者。1938年到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开始木刻创作。历任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常委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延安解放时第一张邮票的设计者。李少言1938年到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学习,开始木刻创作。1939年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任美术组长,同年12月调八路军一二O师工作,任贺龙、关向应的秘书,在此创作了大型木刻组画《一二O师在华北》。1940年兼任晋绥边区美协主席。1949年至1954年任重庆《新华日报》美术组长,兼重庆美协副主席。历任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常委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黑白木刻《重建》、《川藏路上水帘洞》,套色木刻《老街新貌》等,均为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收藏 。出版有《李少言版画选》、《李少言作品选集》等 。曾获“鲁迅版画奖”。在四川美术界,李少言的名字具有极高的认知度。究其缘由,不仅因其行业身份,更在于他对四川美术发展高瞻远瞩的布局和眼光。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洪流中,李少言凭借其对文艺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心无旁骛,终其一生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艺术之路。

李少言

毛主席像(晋绥邮票)

一九四五年作

纸本木口木刻

2.5×2.1cm

签名:李少言1945年刻

钤印:少言

出版:《李少言版画集》P42,四川美术出版社

LI SHAOYAN

1918-2002

Portrait of Chairman Mao (Jinsui Post)

Woodcarving on paper

1×7/8 in.

1946年12月,晋绥邮政管理局发行的第一版毛泽东像邮票一组9枚,是由晋绥边区版画工作者李少言设计和刻制。该邮票是用木口木刻的形式,按邮票的大小 (2.3cm×2.7cm) 刻成原大,再用石印机印刷。根据邮局的要求,这套邮票要制成九种面值,印成九种不同颜色,在每一块颜色版上改动一下面值。把木刻版上的邮票翻印到石印机的石版上,还需作者去拓印修饰,李少言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还和印刷工人一道参加了生产这套邮票的全过程。

李少言

重建

一九四二年作

纸本黑白木刻

32×24cm

签名:重建 李少言1942年刻

钤印:李少言

出版:《李少言版画集》P32,四川美术出版社

LI SHAOYAN

1918-2002

Rebuild

Woodcarving on paper

12 5/8×9 1/2 in.

从1941年初至1949年底,少言先生在《晋绥日报》(前身是《抗战日报》) 作美术工作。当时,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党进行宣传教育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李少言

汲水

一九五七年作

纸本黑白木刻

20×12cm

签名:汲水 李少言1957年

出版:《李少言版画集》 P72,四川美术出版社

LI SHAOYAN

1918-2002

Fetch Water

1957

Woodcarving on paper

7 7/8×4 3/4 in

李少言

川西三月

一九六四年作

纸本黑白木刻

24×40cm

签名:24/100 川西三月 李少言 1964年

出版:《李少言版画集》P72,四川美术出版社

LI SHAOYAN

1918-2002

Western Sichuan in March

Woodcarving on paper

9 1/2×15 3/4 in

在和平建设时期,除了继续创作一些战斗性强的黑白木刻外,由于时代的变化,人民的需要,李少言的作品在题材上多是反映人民的生活,在创作独幅版画外还重视社会需要、密切联系群众的木刻组画、书籍插图、人物头像、火柴盒贴纸、新笺谱等形式的版画。

李少言

开幕词

一九八六年作

纸本水墨

29×18cm×4

附原信封

LI SHAOYAN

1918-2002

Opening Speech

1986

Ink on paper

11 3/8×7 1/8 in.×4

颜文YANWENLIANG

颜文梁

冬日暖阳

33×46cm

签名:颜文梁

钤印:梁

YAN WENLIANG

1893-1988

Winter Sunshine

Wood painting

13×18 1/8 in.

颜文梁的《冬日暖阳》作品近景的树木与草丛颜色重叠积累,由明至暗,虚化的远景与尚未升起的太阳将水天交融,近看团团的色块,远视却层次分明又充满空气感,使人感到透人心脾的自然景色。颜文梁善于抓住并表现描绘对象的细腻部分,水面倒影在天光、水气与林色之间重叠,将整幅画面光色交融的变化表现得微妙而又丰富。

潘玉良 PAN YULIANG

潘玉良

法兰西女郎

纸本油画 30×22cm

签名:玉良

PAN YULIANG

1895-1977

French Lady

Printed canvas

11 3/4×8 5/8 in.

潘玉良,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在法期间,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选沙龙,获法国国家金奖、巴黎市多尔烈奖等多项奖励,作品多次入选送欧、美、日各国展出。

吴冠中 WU GUANZHONG

(此图请横屏观看)

吴冠中

鹤舞

二零零二年作

纸本版画

66×133cm

签名:吴冠中 2/10 二〇〇二年酷暑 吴冠中

钤印:吴冠中印

WU GUANZHONG

1919-2010

Crane Dancing

Paper print

26×52 3/8 in.

作品画面线条朴质大方,笔触灵动。群鹤起舞的近景惟妙惟肖,远处翱翔的鹤群也姿态万千,形象瞬息万变但不花哨,生动又不失雅致,兼备具象与抽象之美感。画面极具吴冠中的个人特色,给人无尽的想象,整体视觉开阔且意境幽美。

罗工柳 LUO GONGLIU

罗工柳

延安之春

纸板油画 50×69cm

签名:工柳

LUO GONGLIU

1916-2004

The Spring of Yan’an

Paperboard oil painting

19 5/8×27 1/8 in.

罗工柳,广东开平人。中国现代著名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1936 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自学木刻。1938年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55至1958年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专修油画。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全国文联委员。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

受到鲁迅文艺思想的感召,为了实现“用艺术去宣传,艺术地去宣传”的目标。罗工柳到达延安后,参加了“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出《地道战》和《毛泽东在延安作 整风报告》两件名作。期间创作出风景写生作品《延安之春》,延安宝塔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透过那片青葱的草坪使人感到夏日阳光的旭丽。整幅画面单纯、明快,在色彩、色调和用笔中透溢出他丰沛的艺术才情,形成明朗抒情的油画风格。他的风景写生以诗入画、意笔抒情,充满即兴感怀的盎然生机,展现出油画的魅力。

赵无极 ZHAO WUJI

赵无极

NO.269

纸本石版画

58×41cm

签名:6/100 赵无极

ZHAO WUJI

1921-2012

No.269

Paper lithograph

22 7/8×16 1/8 in.

赵无极

NO.138

纸本石版画

35×26cm

签名:赵无极

ZHAO WUJI

1921-2012

No.138

Paper lithograph

13 3/4×10 1/4 in.

浏览专场电子图录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3. 紫云凝英:端石老坑砚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