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是因“年”而生的节令食物。

在记忆里它总是和过年时的鞭炮、冬日里的阳光、来往问候的亲友联系在一起的。

亲友围坐一桌,一筷子接着一筷子的夹起油亮诱人的香肠,一边闲扯家常,浓浓的人情味最后都凝结在了一盘又一盘的香肠上面。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记忆中的年味儿都跟香肠有关,我也不例外。

小时候,灌香肠也算的上是家中一件大事,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是制作香肠的每一道工序都在我眼皮底下。

切好的猪肉粒加入盐、白酒、辣椒、花椒……等调味料拌匀,堆的小山一样,再一点一点的送入肠衣,这可是个精细活,肠衣里均匀的塞满肉馅,肠衣不破是最佳标准,分段打结,用棕叶穿挂;

传统香肠的制作工艺中,一定少不了烟熏和风干两道工序。

新砍柏树丫熏出轻烟,上方挂满香肠,用针在香肠表面扎小孔,防止烟熏过程中肠衣爆开。

柏树带有树脂的清香,烟熏过程中,香肠不仅是在收紧油脂、也赋予香肠特有的香味儿。

熏好之后再风干,肥肉与瘦肉在时间的作用下相互融合,一种复和型的味道就这样产生了。

风干之后,香肠变得紧致,第一批晾好的香肠让人充满期待。

温水清洗干净表层,清水煮或者隔饭蒸熟,揭开锅的那一刻,满屋子都是浓郁的肉香味;

趁热用刀轻轻切开,油就一下流淌出来。细细嚼来,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越吃越带劲儿。

这种味道从此就长在记忆里,长大后,求学、工作,香肠的味道依然清晰,只有在吃到家里做的香肠时,才会有踏实的感觉,这就是我对于年味儿最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家庭幸福感的来源。

香肠,仿佛人间烟火的诗意画。正如《舌尖上的中国》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慢慢的,母亲不再坚持自己动手做香肠,只能在超市里仔细斟酌,今年买哪一种香肠。

但总归是没有家里做的那样好吃,差了那么点意思……

或许是机械化让香肠少了那么点人情味儿,或许是现在的用饲料养出来的猪肉水分太多,或许是调味料的配比太马虎了,让原本餐桌上的固定美味变得将就……

上周末,在家煮了一袋新买的香肠,母亲意外的喜欢,直夸好吃:“这是在哪家超市买的?比之前买的好吃太多了!”

是的,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吃到最好的香肠,是小时候吃香肠的感觉,肥瘦均匀,不柴不不腻,每一口都是实实在在的,余香很足,用来招待朋友,吃惯了广味的广东妹子,也能独自扫光一整盘香肠。

藏香猪香肠,就是有这种笼络人心的魅力!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一位做藏香猪食品的大哥,他说,藏香猪最好的吃法,就是用来做腊味儿。

高原上散养的藏香猪,吃的好,运动量足,比一般饲料养的猪肉好吃太多,肥瘦均匀,没有油腻感,也少了肉腥味儿,还有额外的营养价值。

虽然每年到年末时,藏香猪腊味儿的供货量很大,但仍然不敢马虎,藏香猪一定得养一年左右再出栏,这时候的藏香猪肉用来做腊味儿才是最好的。

一头藏香猪,身上没有一块儿肉是能够浪费的,猪腿做腊肉做火腿,五花做酱肉……而我最爱的还是藏香猪香肠。

精选腿肉,前腿肉的肥瘦比例为4:6,后腿肉的肥瘦比例是2:8。前腿肉和后腿肉各取一半,做出来腊味儿香肠的肥瘦比例刚好是景点的3:7,不会太柴也不会太腻。

配料简单却大有文章,食盐提味儿、冰糖增鲜、白酒压味儿,辣椒和汉源花椒的加入,让香肠的味道变的丰富且完整。

重要环节必须得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稳稳当当的拿捏肉与各种调味料之间的比例,出来的味道才最巴适!

到了熏香肠的环节,一定要按照标准来,两次烟熏是基础,两次风干是关键,熏好的香肠必须经过零下5度雪风的考验,时间能成就最好的味道,这个过程,需要21天,成品才称得上完美。

风干后的香肠就变得紧致,肠衣于肉馅儿贴合紧密,肥瘦互补,不柴不腻。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自己做的香肠吃了十几年,都没觉得腻,自己家的老人小孩儿都喜欢的不得了!”

做食品的,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把对家人的这份心,同样带给朋友和顾客,就是最令人放心的。

如果你和我一样爱吃香肠,就一定不能错过藏香猪香肠,无论是简单的蒸煮,还是做香肠回锅,或者是广东一道招牌美味“腊味儿煲仔饭”,都是一绝,既下酒也下饭。

今年的藏香猪香肠已经做了好几批了,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只要吃过藏香猪香肠,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口不绝!

眼看到年底,如果你还在愁今年的香肠该去哪家超市买,藏香猪香肠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不管再过去多少年,餐桌上的这一份儿年味儿,心里的这一份归属感是永远少不了的。

当香肠腊肉挂起,熟悉的年味入嘴的时候,那种俗世的热闹和烟火气又回来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