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月MSCI、羅素指數相繼擴大A股的納入比例,外資流入確定性較強,短期內或將對於這些特定的板塊和個股帶來較爲明顯的提振效應,有利於對市場底部區間形成支撐。第三、此次MSCI指數因子擴容,預期將進一步提升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短期有助於對市場底部區間形成支撐。

1280億增量資金來了!MSCI擴容爲市場底部再添支撐

“5月14日,明晟公司(MSCI)公佈2019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以及A股擴容第一階段新納入和剔除的A股個股名單。”

此次MSCI指數擴容,對於A股而言的核心關注點包括三方面:

第一、增量資金流入是最大的看點,此次擴容預計約有1280億元的增量資金流入,其中有約190-260億元的被動資金將隨審議結果生效同時進入;而其他主動管理型資金,隨着A股佔MSCI指數的擴大,增配A股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創業板股票納入MSCI有望帶來260億元的增量資金,但是對於納入個股的影響要遠大於對市場的影響;

第三、此次MSCI指數因子擴容,預期將進一步提升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短期有助於對市場底部區間形成支撐;中長期來看,外資比例的提升,將進一步提升A股的國際化水平,引導A股的投資風格更加成熟化。

根據明晟公司(MSCI)的公告,此次審議結果核心內容包括:(1)新增26只A股納入MSCI中國指數,其中18只個股來自創業板;(2)增加A股在新興市場的權重,將MSCI中國指數中的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3)A股在MSCI中國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佔比提升至5.25%和1.76%。

此番指數審議結果將在5月28日收盤後生效。

一、5月擴容帶來約1280億增量資金,全年共約5400億

MSCI指數擴容,增量資金的流入將是最大的看點。根據測算,到2019年11月,A股擴容全部完成之後,預計能夠爲A股帶來約5400億元的增量資金,其中約有15%-20%的資金屬於被動投資的ETF資金,這一部分資金將在納入因子調整的附近時點進入;其餘的主動管理型資金,是否進入A股或者什麼時候進入A股,都由資金管理人自主決定,但是隨着A股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對於這些主動管理型資金業績考覈的影響力度也會增加,因此,未來這些主動管理型資金增配A股也將是大概率事件。其中,5月份的擴容大概能夠帶來約1280億元的增量資金(其中被動型資金約15%-20%)。

除此之外,外資的流向有一定的風向標作用,外資的大規模流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情緒。

二、創業板股票納入MSCI,對個股影響遠大於對市場影響

此次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26只個股中,其中有18只個股來自創業板;按照計劃,MSCI中國指數今年將納入27只創業板股票。

據測算,到今年11月,創業板股票的納入因子提升至20%,將爲創業板帶來約260億元的增量資金,其中5月這次擴容帶來的增量資金也接近90億元。對於創業板市場整體,這樣的資金規模影響相對有限,但對於納入的個股來說,是非常可觀的。預計此次擴容對納入個股的影響要遠大於對創業板市場的影響。

三、外資的話語權預期將進一步提升

截至3月末,境外機構及個人持有A股的市值達到1.68萬億元,接近同期公募基金持有的A股市值,兩者差距縮小至2621億元。隨着MSCI指數納入因子擴容,外資的話語權預期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們認爲,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提升,短期內由於外資流入具備較強確定性,有助於對市場底部形成一定支撐;中長期來看,外資比例的提升,將進一步提升A股的國際化水平,引導A股的投資風格向中長期轉變。

1)短期來看:外資的持續流入,或將對消費、金融、醫藥等重點板塊帶來較爲明顯的提振效應。外資持股有明顯的行業偏好,比如消費、金融、醫藥等,相比內資機構,外資持股更加集中:根據Wind數據,外資持股的前六大行業佔其市值比重超過70%。5、6月MSCI、羅素指數相繼擴大A股的納入比例,外資流入確定性較強,短期內或將對於這些特定的板塊和個股帶來較爲明顯的提振效應,有利於對市場底部區間形成支撐。

2)中期來看:外資佔比提升有望引導A股投資風格更加成熟化。在投資風格上,外資考覈週期長,更加註重投資標的基本面,在投資方面更加偏向於長期定價;內資考覈週期相對較短,在投資方面也更加偏向中短期定價。隨着外資比例的提升,外資的投資理念也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有望從邊際上引導A股的投資風格更加成熟化。

3)長期來看:助推A股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是必然趨勢,而要實現高質量的對外開放,也需要對相應的制度進行完善,使得A股的制度構建方面更加國際接軌。因此,外資流入有望助推A股的改革進程,推動A股健康穩定發展。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