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今譯:有人對孔子說:“您爲什麼不做官參政呢。

前幾天,在讀《論語》中,說到孔子待人接物的態度——溫、良、恭、儉、讓,有朋友留言認爲這是儒家思想過度懦弱的表現,其實,我們提倡、呼喚的“見義勇爲”恰恰出自爲政篇——見義不爲,無勇也。急公好義、挺身而出,本就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論語·爲政篇(下)》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今譯:子貢如何才能成爲君子。孔子說:“想說的話,先付諸於行動,然後再說出來。”

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纔是有智慧的人。誇誇其談,必將失信於人,低調做人,踏實做事,訥於言,敏於行,是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譯:孔子說:“君子因忠信親密而不以私利相親,小人因私利相親而不因忠信親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今譯:孔子說:“一味學習而不思考,人就會迷惘不解,只是思考而不去學習,人就會疑惑不定。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今譯:孔子說:“專心致力於異端學說,這是有害的。”

孔子認爲各種雜學、技藝都屬於異端,這顯然已不符合現在的思想、時代發展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今譯:孔子說:“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的‘知’”。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今譯:子張(孔子弟子,姓顓孫名師字子張)請教如何求取官職俸祿。孔子說:“多聽別人如何說,保留自己還有疑惑的問題,其餘可以確定的也要謹慎表達,就能減少過失;多看別人如何做,有疑惑的事情先不做,其餘可以確定的也要謹慎地做,就能減少後悔。言語上的過失少,行動上後悔的少,官祿自然就在其中了。”

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今譯:魯哀公問:“怎樣做才能讓人民信服?”孔子回答說:“舉用正直的人,讓他們在邪曲的人之上,那麼人民就會信服;舉用邪曲的人,讓他們在正直的人之上,那麼人民肯定不會信服。”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今譯:魯國大夫季康子問:“要讓人民尊敬、忠誠並且努力,需要怎麼做?”孔子說:“你莊重地對待他們,他們就會尊敬你;你孝老愛幼,他們就會忠於你;你舉用良善教導能力弱的人,他們就會努力。”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爲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

今譯:有人對孔子說:“您爲什麼不做官參政呢?”孔子說:“《尚書》中說:‘孝,只有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並將這個施行於政事中。’所以,這也是參政,爲什麼一定要做官呢?”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今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不知道他還能做什麼。牛車沒有輗,也就是車轅銜接橫木的活銷,同樣的,馬車沒有軏,那麼又怎麼能行進呢?”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今譯:子張問:“十代以後的禮制,可以預知嗎?”孔子說:“殷商承襲了夏朝的禮制,其所增加和廢除之處,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承襲了殷商的禮制,其所增加和廢除之處,也是可以知道的。那麼以後繼承了周朝的朝代,即使有一百代,也是可以預知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今譯:孔子說:“不應該由你來祭祀的祖先、鬼神,你卻要祭祀他,就是諂媚。遇到合乎道義的事情,你卻無所作爲,就是沒有勇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