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連載可根據以下標題搜索: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開端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發力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昇華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至強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跨世紀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壯大

從Quattro到RS 奧迪高性能旅程之綻放


在完成了前無古人的第二代奧迪S8之後,quattro GmbH(2016年改名爲Audi Sport GmbH)很快就推出了第三代奧迪S6。

這一代S6以同時期換代的A6(C6)爲基礎開發而來,在車體類型方面S6雖然比S8低了一個級別,但在綜合性能上並沒有太大差距。

不過傳統的鋼製車體,使這一代S6的車重只比同時代的S8輕了30公斤,所以在使用了改進自S8的蘭博基尼式5.2 V10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之後,輕微調低的435馬力也只能讓S6以5.2秒完成0-100公里/小時加速,還是比身量大很多的S8慢了0.1秒,重了60公斤的S6旅行車版本則需要5.7秒。

從外觀上看,這一代S6和同一代的海外版A6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軸距也同爲2843毫米,主要差別也只是quattro GmbH S車系專屬的水箱進氣格柵,兩側和下方的散熱口造型也經過一定修改,另外還增加了quattro GmbH車型的標誌性元素——鋁質車外後視鏡外殼。

V10的徽標、外徑19英寸的大尺寸輪輞、車門下沿的導流槽、行李廂蓋邊沿的擾流造型以及雙邊雙出的橢圓形排氣管,則是S6真實身份的低調象徵。

在變速箱、四輪驅動方面和同時代的S8基本相同,內飾設計和普通A6車系基本相同,但淺灰色真皮與Alcantara材質混搭而成的Recaro運動型座椅不僅用在前排,後排座椅也是有一定包裹力的Recaro運動型。鑲有拋光金屬邊框的碳纖維內飾板,也使S6的內飾風格和普通A6車型拉開了一定距離。

19英寸的三維曲面造型雙五輻鋁合金輪輞,配上的是265/35 ZR19高性能輪胎。爲了提供強大的剎車性能,前剎車盤的直徑達385毫米,後剎車盤直徑也達到了330毫米,前雙活塞浮動式剎車分泵由德國大陸Teves提供,後剎車分泵則由格林TRW提供。胎壓監控系統、電子手剎也都是標準配置。

2003年採用PQ35平臺的第二代奧迪A3車系誕生,三年後第二代S3也隨之問世,來自大衆汽車的技術再次經過了quattro GmbH的點化。

從外觀設計上看,這一代奧迪S3和A3的三門版車型差別也相當有限,和同時期的S6車型幾乎一樣的水箱進氣格柵、面積更大的五邊形兩側散熱口、金屬質感的外後視鏡外殼、造型略有不同的側裙、包圍着單側雙出排氣管的車尾氣流擴散器,就是S3在外觀設計上和A3車系的主要差別。

內飾方面,這一代S3並沒上代高調,顏色鮮豔的Alcantara材料並沒有出現,標註有quattro GmbH S徽標的D字形三輻運動型方向盤、排擋杆,鋁質踏板、少量鋁質飾板和Recaro生產的運動型座椅,就是其不算多的身份標誌物。

把A3變身爲S3對於quattro GmbH來說難度並不大,除了來自第二代奧迪A3的車體以外,最主要還是需要一臺動力充足的發動機。來自第五代大衆高爾夫的EA113系列CCZA 2.0TFSI發動機,被換上了強化活塞、尺寸更大的K04渦輪增壓器、中冷器和全新的點火、供油控制程序之後,動力輸出由200馬力提升到了265馬力,最大扭矩輸出則提高到了350牛·米。

傳動方面分別提供了六前速手動和S-Tronic雙離合器變速箱,後者可使這一代奧迪S3僅需5.5秒即可完成0-100公里/小時加速,最高時速均爲250公里/小時。四輪驅動系統則仍使用瑞典Haldex(翰德)扭力感應式差速器,而不是託森中央差速器。18寸的鏤空雙七輻輪輞、225/40 R18高性能輪胎、更運動化的懸掛系統,自然還要配上足夠強大的剎車系統,雖然這一代S3仍採用前、後單活塞浮動式分泵,但剎車盤的直徑分別達到了340毫米和310毫米,足夠這輛性能鋼炮使用。

2006年quattro GmbH的衆多工作業績當中,奧迪R8無疑是最具里程碑的意義的,此車的問世正是爲了紀念R8賽車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獲得六連冠。

而代表着R8大部分設計理念的RSQ概念車,則出現在了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我,機器人》中。

不過量產版的奧迪R8和勒芒賽車版並沒有直系血緣關係,其採用了和蘭博基尼Gallardo相同的平臺,車體構造則採用了奧迪特有的ASF全鋁單體硬殼結構,對於四輪驅動的R8而言,全鋁高強度的車體可以有效降低車重對性能表現的影響。

在外觀設計上,R8和同樣是非家族化風格的TT有一定相似之處,和大部分超跑的誇張設計相比,R8圓潤的造型大大降低了視覺上的進攻性,和同平臺的蘭博基尼Gallardo剛好相反。

奧迪R8的內飾設計風格、製造工藝更接近於豪華轎車,同樣沒有大部分超跑常見的誇張設計,乘坐舒適性、製造工藝,對噪音的抑制恐怕都是衆多超跑中最好的,這也正是奧迪的強項。

幾乎和奧迪RS4相同的排氣量爲4.2升的缸內直噴V8發動機,最大動力和扭矩輸出均沒有變化,只是最大扭矩輸出的轉速範圍變成了每分鐘4500-6000轉。不過420馬力對於1560公斤的車重而言,顯然並沒有太大優勢,配備手動六前速變速箱的車型,0-100公里/小時加速需用時4.6秒,301公里/小時的最高時速也並不算突出。而配備R-Tronic半自動變速箱的車型,在加速性能方面並沒有任何改變。

奧迪R8的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在正常行駛狀態下,只會把30%的驅動力傳遞至前輪,這方面和蘭博基尼的四輪驅動系統很相似。在懸掛結構上,R8也基本沿用了Gallardo的前、後雙叉臂。由於車重並不算高,所以前剎車盤的直徑只有365毫米,而爲了讓中置發動機四輪驅動的驅動佈局獲得前、後製動力的平衡,後剎車盤的直徑也達到了356毫米,剎車分泵採用的是水平對置式前8活塞、後4活塞設計。另外,還提供了陶瓷剎車系統作爲選裝配置。

奧迪R8 4.2是quattro GmbH涉足超跑領域的開山之作,也可以說是小試牛刀,動力更強勁的R8 5.2纔是奧迪爲挑剔的超跑擁躉們交上的滿意答卷。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