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開放四十年,種業強國正在崛起,中國種子協會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伴中國種業共成長。協會於1980年12月成立,2010年、2015年,協會先後連續兩次被評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近四十年來,協會在助推中國種業市場化發展,凝聚行業力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報記者祖禕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國種子協會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時代氣息應運而生,現已成爲擁有14個分支機構和1141個會員單位的全國性行業組織。近日,記者專訪了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蔣協新,回顧了中國種子協會40年的發展歷程,對協會未來肩負的使命與責任進行了展望。

回顧—做好參謀助手 助推種業四十年變革

問:種業改革近40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種子”到“種業”的蛻變,中國種子協會在助推中國種業市場化、法制化進程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答:中國種子協會發展會員特別是發展企業會員的過程既是中國種業市場化進程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種子協會助推種業市場化進程留下的時代印記。近40年來,協會始終積極參與種業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協調會員之間的利益關係,宣傳行業榜樣和種業精神,爲中國種業發展增強了主體活力。中國種子協會先後於1980年、1990年、1998年召開第一、二、三次會員大會。這一期間,企業會員和理事主要是省級種子公司,會員總數約100個。2000年《種子法》頒佈後,我國種業政事企分開,民營資本進入,中國種子協會會員數得到大幅增長。從第五、六次會員代表大會至今,中國種子協會發展企業會員890個,佔當前全國種子企業的17%,會員企業種子銷售額佔中國市場的80%以上。

在推進種業法制化的歷程中主要做了幾件事情。首先,帶領全體理事成員解讀《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2013年,中國種子協會派負責人蔘加了全國人大農委牽頭的《種子法》修改工作,廣泛聽取並整理了種子企業和管理部門的意見,提交給全國人大農委決策參考。同時,協會曾多次參與《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作物種子標籤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四個配套規章的修改討論,提出了可行性建議,爲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出謀劃策。

問:作爲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種子市場之一,中國種業要強大要發展,就要面向世界,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加大對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力度,提高種業的核心競爭力,協會在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答:爲推動我國種業國際化發展,2007年,中國種子協會成立國際合作交流分會,組織會員單位簽署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限價倡議,引導企業有序競爭。2008年春季,有關部門停止了雜交水稻種子出口配額髮放工作,致使會員企業部分種子滯留港口。中國種子協會致函商務部外貿司,闡述雜交稻種子和稻穀的區別,推動了出口配額的逐步放開。2018年4月,中國種子協會處理了部分會員企業出口雜交稻種子滯留巴基斯坦港口的突發事件,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和我國雜交水稻的國際聲譽。近四十年中,中國種子協會多次組織會員企業赴美國、德國等種業發達國家進行合作交流,同時與美國種子貿易協會、荷蘭種子協會等單位建立了良好溝通機制,舉辦了多次種業論壇。並且,協會先後於2012年、2013年加入到亞太種子協會和國際種子聯盟,積極參與國際種業事務管理和規則的研究制定,使中國種業逐步融人世界性的競爭。

想要實現種業現代化,首先要激發種業市場主體活力,2010年,協會會同中國種子貿易協會共同致函國家稅務總局,建議減免種子企業的所得稅,並得到了採納。2014年,就玉米品種育成收益分配比例提出了由品種父本所有者、母本所有者和品種育成人按照3∶3∶4比例分享的意見,在業內得到廣泛採用。2012年至2018年,中國種子協會組織開展了科企合作情況、種業科技創新情況、種業人才情況、企業對事業科研單位種業骨幹人員需求情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到企業工作意向等調研活動,並形成調研報告,爲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心路—強化行業自律 打造現代種業品牌

問:中國種子協會遵循的服務宗旨和精神理念是什麼?

答:中國種子協會在行業服務、政府交流、國際合作的基礎上,還肩負着自律管理的重要職能。2011年,中國種子協會分別被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認定爲信用評價參與單位和50家信用建設示範協會之一。2011年來,中國種子協會積極組織動員各省級種子管理站和種子協會負責人,不斷充實信用建設專家和聯絡員隊伍,並定期舉辦信用建設培訓班,學習交流最新信用建設要求。同時,根據行業發展需要,組織專家多次制修訂《中國種子協會行業信用評價管理辦法》《信用評價指標要素分值及等級判定標準》等辦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種子協會連續開展了8次種子行業信用評價,截止到2018年年底,參評企業已達到800多家次。2018年,中國種子協會組織會員企業簽署會員承諾書,並將信用承諾書納入信用評價的考覈指標。

在協會自身管理制度和組織建設方面,堅持按照《章程》要求,規範實行協會換屆,每年開會研究表決協會重大決策事項。現有6個業務部門,涵蓋綜合管理、會員服務、誠信建設、行業研究、合作交流和會展培訓等爲行業和會員服務範圍。

2014年和2018年中國種子協會與農民日報社相繼開展了中國種業十大功勳人物和十大傑出人物推介評選和表彰活動,爲種業發展注入了精神動力。爲種業發展服務的同時,也增強了協會自身的影響力。同時,我們高度重視創新發展,2018年舉辦了第一屆具有中國種業標誌性的中國種子大會,力爭將其辦成中國種業的羣英大會、共享大會、引領大會,打造成具有國際視野、展示中國特色、體現高端品質的大會;發展成爲種業單位合作搭平臺,爲現代種業發展創品牌,爲民族種業振興樹信心的大會。

使命—提升服務能力 塑造合作創新種業文化

問:作爲新《種子法》中規定的在中國種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協會將在中國種業未來的發展中擔任怎樣的使命?

答:作爲國家級的行業組織,協會將積極探索與各級種子協會的合作機制,在培訓、會議、調研、考察等方面搭建合作平臺,發揮各自作用,服務種業發展。激勵會員企業,尤其是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引領企業間兼併重組,推動中小企業和特色化企業發展,助推民族種業做大做強、做專做優;設立法律服務部門,強化誠信建設,爲會員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諮詢服務,營造種業市場良好環境;深化國際種業組織和行業協會商會合作交流,不斷增強我國種業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

問: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會使協會的職能建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答: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爲協會的職能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協會將從自身實際出發加強與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溝通聯繫,積極爭取種子標準制定、種子質量認證和種子質量檢測等中介職能,不斷拓展協會的服務空間,完善協會的服務職能,提升協會的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祖禕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