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13日,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會在海南三亞召開。全國各省(市、區)種子管理部門和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選送的103個優質稻品種參與鑑評,經過數位專家的嘗味鑑質,30個優質稻品種脫穎而出,榮獲金獎。

此次鑑評活動由萬建民院士、謝華安院士、陳溫福院士等31名權威水稻專家組成鑑評委員會,以日本漁昭越光作爲粳稻對照品種,以泰國香米(KDML105)作爲秈稻對照品種,分組進行食味品質鑑評,分別對樣品米飯的氣味、外觀、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與對照樣品進行一一比較評定,評鑑起點高,權威性強。

樣品米飯感官品質評價參考指標

經過多輪鑑評,南粳46、吉農大667、隆6優19等15個粳稻品種和桂育11號、錫貢6號、鄂中5號等15個秈稻品種,獲評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其中,吉粳816、玉針香、美香佔2號三個品種連續獲得首屆和本屆金獎。

獲獎名單

據瞭解,2018年,全國推廣面積10萬畝以上水稻品種優質稻米率達43.6%,比2017年提高6個百分點,水稻品種的結構正從高產型向好喫味香的優質型轉變。

2014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聯合攻關組推薦的隆6優19、桂育11號等10個品種在本次鑑評活動中獲得金獎,此次活動的舉辦加快了攻關成果的推廣應用。鑑評發佈的30個優質稻金獎品種中近三年審定的新品種有15個,企業選育品種有10個,推介出一批與國際最好喫的日本漁昭越光、泰國香米食味相當的優質稻品種,具有較強的推廣前景和國際競爭優勢。

“經專家鑑評,南粳46、桂育11號等一批優質稻品種與國際最好喫的日本漁昭越光、泰國香米食味相當,說明中國水稻品種在高產優質方面正蓄勢待發。”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說。

此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指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主辦,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三亞市人民政府承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