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组图,你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呢?这是摄影师冬天的时候在河南与河北交交界处的太行山里,拍到了这样的梯田,犹如一幅幅壮观的美丽画卷。 而这壮观的梯田背后,可以说是大有来头。

如果不是有人建议摄影师去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太行山里去看看,作者真真切切想不到大山深处还会有这么壮观的场景。刚走进梯田区域,摄影师就被就被山上的“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几个大字吸引住了,这诠释了这里生活的人们那种克服困难的决心。

这些梯田都在太行山的深处,在河北省邯郸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更乐镇张家庄、关防乡后池村,它们遍布群山、规模宏大,它们还有个名字叫做旱作梯田。500米航拍下梯田包围着的村庄,是不是更震撼呢?这里的人世代生活在这里,梯田就是它们的田地。

在太行山脉的一座座大山上,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盘绕至山顶,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摄影师说这里的梯田大有来头,你或许不知道为啥?那么摄影师就跟大家说下吧。这里据考证,其核心区王金庄梯田始于元初,兴于明清。而这一大工程甚至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作“中国第二大万里长城”“世界奇迹”。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宏伟的梯田,有多大的面积呢?摄影师了解到,这里的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规模的梯田位于井店镇王金庄区片,就是摄影师拍摄的这一片,梯田面积1.2万亩,分为5万余块,土层厚的不足0.5米,薄的仅0.2米,石堰长度近万华里,高低落差近500米。当地山民挑战自然、战胜自然,一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图中这羊肠小道就是梯田的“生产路”

空中一起看看太行山中的这个奇迹,您是否很难想象出这是古人智慧的延续呢?涉县梯田建造历史悠久,据资料考证,从元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修建梯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进度也在不断加快,尤其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因较长时间社会安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修田造地数量较大。一直到现在这又漂亮又壮观的人工奇迹。

围绕着大片的梯田,附近的山民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而往梯田里种地,主力就是这一头头的毛驴,在这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这才是“重劳力”。机械工具在这里很难发挥作用。而更让世人惊叹的是,这种特殊的梯田修建工艺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蓄水保墒。曾有资料显示,有农业专家实地查探后认为,这里的梯田建筑的层次性与水分生态运转机理在我国乃至世界坡地的治理中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涉县旱作梯田石堰全部用石块人工修筑,如一条条巨龙起伏盘踞在山谷,随着季节的变化,梯田也呈现出各种不同姿态。可以说,涉县梯田的壮观景象足可媲美以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的云南哈尼梯田。而随着这里的梯田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近些年,当地政府也开始在梯田上下功夫进行统一规划,这里的梯田重点发展“七彩”农业,这样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山”。正如山上的那几个字,我们面前没困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