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小出生在农村,做饼的手艺是跟父辈学的,但是那时候,我们家做的饼是传统的肉盒和烧饼,这些年我在城市里开店的经验,让我改良了这种并,把鸡蛋灌饼和传统的肉盒结合了起来,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吧。这就是我做的特色煎饼,可以说是我自己改良的,很多人来我家的店来吃早餐也是冲着这张饼来的,因为在别的地方根本吃不到的。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王秋侠,今年58岁了,在河南濮阳的一个小区里卖早餐,每天都会有人早早的来吃我做的早餐,别看我家的店“藏”在小区的小巷子里,而且很不好找,但是却有很多人要赶十多里路,专程从城市的另外一头赶过来吃的美味。

这就是我做的特色煎饼,可以说是我自己改良的,很多人来我家的店来吃早餐也是冲着这张饼来的,因为在别的地方根本吃不到的。我从小出生在农村,做饼的手艺是跟父辈学的,但是那时候,我们家做的饼是传统的肉盒和烧饼,这些年我在城市里开店的经验,让我改良了这种并,把鸡蛋灌饼和传统的肉盒结合了起来,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吧。

我们家的小店在濮阳市的一个小区的深处,特别的不好找,但是因为我做这种饼有十多年了,积累了很多的老顾客,所以每天早上都是非常的忙的,还好每天我的丈夫和儿子都会过来帮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随着网络的发达,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打听着来吃饼,美曰其名打卡,每次这样的年轻人在吃过我做的饼后,都会表示不虚此行。

每天早上三四点,我和丈夫就会起来早早的开始忙碌,做早餐这一行必须要早起准备新鲜的食材,而我做饼的关键就在这面上,和面别看简单,其实需要非常的严谨的,否则做出的饼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和面完成后,我还要准备做饼的馅儿料和其他的材料,所以十多年里,我可以说没有睡过几个囫囵觉。

付出也算有收获的,在我和丈夫这几十年的努力下,我们也濮阳市里买了房子,在老家商丘也盖了房子,而且两个孩子也都被我供着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想着这十多年的打拼,凭借着这张饼,我们从啥都没有的农民到现在有车有房的城里生活,真的不敢想。所以我也一直跟孩子们说,这门手艺一定要传下去。

我每天做的这张饼,很多人都表示在外面没吃过,我告诉他们因为这是我自己改良的,当然外面吃不到的。而且做饼的很多细节都是需要经验和诀窍的,所以哪怕是模仿是做不成这个味道的。每逢周末的时候,我的店门口甚至能排十多年的长队。

有人可能会纳闷,这饼有什么特别的呢?通俗的讲,这种饼就是带馅儿的鸡蛋灌饼,也可以说是肉饼和煎饼的结合体。我把馅儿放进了饼里后,用煎鸡蛋饼的方式加工了。而饼的厚度和火候这些都是需要专门注意的。

我们家的早餐除了这张饼,还有种完美搭档,那就是我们商丘的面筋油茶。可能对于濮阳人,面筋油茶还是有些陌生,但是和这饼一搭档,就好像胡辣汤配油条的感觉。有了更强烈的“化学反应”。说起油茶,对于商丘人来说很熟悉,因为油茶在商丘已有很久的历史,虽不是茶,但比茶还香,它有驱寒养胃的功效,被我们本地人称做暖肚汤。

我们家的面筋油茶是跟着饼一起传下来的,我们家的亲戚也都会做,它主要是用芝麻,花生等调制而成的,汤稠糊嘴,味道是香醇浓郁,一口喝到肚子里,瞬间让人感觉胃里暖暖的。而装油茶的容器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大茶壶,让人看着也是非常有传统感的。

现在,我的孩子们都懂事儿了,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了,他们看着我们老两口不容易,每天有时间就来帮忙。也开始跟我学这门手艺了,看着他这么用心的学手艺,我和丈夫也很欣慰。孩子们也想着方法让我的这张饼被更多人所知道,有很多新的思路,是我开始跟孩子们学了。

我从小跟父辈学手艺,年轻的时候就从农村出来打拼,在不少地方做过早餐,而这十多年都在小区的巷子里开店。回想起来感受也颇多,现在看着这每天来喝茶吃饼的回头客,我别提多亲了,因为不少人可以说在我这吃了十多年了,我的饼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同样,他们也见证了我的小店的沧桑。下一步,我的想法很简单,继续做下去,把手艺也继续传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