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人生中,如果能真正把握尺寸,在做事的时候可以高调,做人反而以低调自居。这样的人在人生中才能是一个最好的一个状态,也是最高尚的一个境界。

《道德经》:明白圣人的这种心态,便能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在古人的眼中,就要求更多的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夸夸自谈,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用一种低姿态的境界去与人相处,反倒能达到一种曲则全的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圣人抱一这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不会单凭自己所见到的,反而能看得更清楚,不会自以为是,反而能受到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而能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

《道德经》:明白圣人的这种心态,便能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所有能受到人尊敬的,有很高成就的人,大多都有这样一种胸怀。真正那些特别居功自傲的人,反倒是碌碌无为,哪怕他的能力很强,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一个性格,所以处处不能保全。

真正明智的人,他的眼睛里面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然也不会存在有别人或者别的东西。所以没有任何的遮挡,看什么东西都能清澈明亮,什么都可以看见。

《道德经》:明白圣人的这种心态,便能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圣人没有一个等级观念,也就没有善恶是非的一个标准,自己没有对错,有的时候也就无所谓善恶了。不夸奖自己也不会算计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拥护。对于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心里没有功与过的概念,自然也就不会骄傲。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相同,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人,有一点功绩,就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刚开始的时候别人看看也就无所谓了,如果说凡事都自我夸奖,以自我为中心。最后别人也就烦了,自然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赞。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都是这样的人,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点小的成就,居功自傲。有一点小的地位,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也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只有谦卑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如鱼得水。

《道德经》:明白圣人的这种心态,便能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而圣人所提倡的一个点就是没有分别之心,对所有的东西不会区分去对待。不存在名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用一种淡泊而宁静的心态。

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比较,也没有争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万物皆源于道。和道同体的,就是拥有了宇宙万物,很多人刚开始特别不屑于这种委曲求全的一种处世方略。

特别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就喜欢说话的时候带刺儿,就喜欢做事的时候太有棱角。殊不知圆润一点,圆滑一点,才是真正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道德经》:明白圣人的这种心态,便能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很多人从刚开始方正到变得委曲求全的时候,都会这样形容自己,觉得自己的棱角被磨平了。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悲哀的事情,其实这不是悲哀,这才是真正的成长,这就是真正的成熟。说明你懂得了顺其自然的一个道理,那些太过于方正,不懂得圆通和顺其自然的人,只能说还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没有彻底的解脱出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