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女童心肌損害,直銷產品難辭其咎
      熊志/光明網

1月16日下午,一位在今日頭條認證爲“幼童疑因無限極致心肌損害事件當事人田淑平”的網友曝出,其3歲女兒被診斷爲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陝西當地一位“無限極指導老師”的推薦下每日服用無限極8種產品,後被多家醫院診斷爲心肌損害、低血糖等病症。

相信很多人對無極限的名字都不陌生,比起之前被調查的權健以及華林酸鹼平來,無極限的名聲更響。2017年,無極限的直銷業績是249億,排在直銷企業第一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龍頭。

女童心肌損害,直銷產品難辭其咎

根據當事人的自述,女兒大量服用無極限產品後,出現出汗增多、頭髮枯黃症狀;求醫時心肌損害、低血糖等病症的症狀分析,也指向藥物蓄積、濫用藥物。匪夷所思的是,在無極限產品可能產生了既成的副作用後,那位沒有醫療資質的“無限極指導老師”卻還要求其繼續服用產品,拿孩子的健康當兒戲,並說“我爸的命是因爲無限極救活的,我是因爲無限極產品懷孕的,我娃從在肚子裏開始就喫無限極……”這種用常識就能判斷是虛假宣傳、誇大產品療效的行爲,明顯違規。

《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四條規定,保健食品“標籤、說明書及廣告不得宣傳療效作用”;第四章同樣規定,保健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和廣告內容必須真實,“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癒的宣傳”。爲了規範對直銷企業的管理,《直銷管理條例》更是從運營體系上,對直銷企業及其直銷員從事直銷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不得有欺騙、誤導等宣傳和推銷行爲。越俎代庖地履行醫生職能,將沒有治療功能的保健品吹噓成包治百病的神藥,這就是赤裸裸的誤導。哪怕從醫學層面來講致害後果與無極限的產品並無必然聯繫,但最佳的就醫時機被耽誤,這兩件事無論怎麼切割,無極限都難逃干係。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當事人協商補償協議時,無極限方面的代表要求田淑平撤銷報道並消除影響,將症狀歸爲個體差異而非產品質量問題。這種救火的公關手段,說到底還是想掩蓋問題。不管最終雙方協商結果如何,一方面,我們要尊重當事人私了的意願;另一方面鑑於此事已發酵成公共事件,本着對公衆健康的考慮,產品質量有沒有問題、還有沒有缺少行醫資質的所謂“指導老師”在通過虛假宣傳收割消費者,都需要通盤調查。

追問還不應止步於產品虛假宣傳。直銷企業產品,在網絡上不乏涉嫌違規多層直銷以及傳銷的投訴信息,這些投訴,是不可忽視的舉報線索。

要提醒的是,一個家長讓自己的孩子服用保健品代替治療,這種行爲的確難言理性,但外界應該剋制對家長的批評。考慮到保健品直銷企業暴露的重重亂象,我們該意識到,它更多是行業監管系統缺位的結果。

從權健到華林再到此次身陷輿論的無極限,幾乎都是通過外力的曝光來推動,這種模式有極大的偶然性。不管怎麼說,直銷牌照不是免死金牌,要肅清直銷亂象,負有監管職責的職能機構應該主動介入,而非等媒體曝光或者當事人投訴,像擠牙膏一樣進行行業治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