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朝,关注度还真不高,只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算是有知名度,其他的皇帝就是过家家一样,车水轮流转,在历史长河中,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其实元朝不错的皇帝还是不少,其中元武宗海山,就是其中之一。

元成宗早年病逝的二哥答剌麻八剌有两个不同凡响的儿子,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

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都是元成宗二哥的孩子,这个二哥很早就死去了,元成宗照顾这两个侄子,给大哥海山一点点的兵权,足够自保,在他自己的封地里,只要不造反不乱来,元成宗是不会为难他的。

如果元成宗的儿子德寿活的够长,将来皇位肯定是他的,谁知道这小子命薄,就夭折了,元成宗不久也走了,他的皇后卜鲁罕,出于私心怕海山兄弟与自己儿子争位,借故把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一起贬外出居怀州。至于海山,他一直在北部边境为叔叔元成宗抵御海都等诸王的入侵,边功赫赫,受封于怀宁王。由于海山离政治中心较远,皇后卜鲁罕当时没有特别在意他,就让这个猛虎一直潜伏在身边成了定时炸弹。

综合实力的比较上,怀宁王海山却成了继统的最佳人选之一,他不仅血脉高贵,又有大功。更重要的是,右丞相哈剌哈孙也支持海山为帝,这个丞相朝中有权,又有近卫兵权,说白了大都是在他的眼皮下掌控的,再加上他对皇后不爽很久了,决定和海山联盟。

卜鲁罕自己也有结盟,她怎么可能让有过节的海山继位,将来会有皇后的好果子吃嘛?她与左丞相阿忽台想拥立元成宗的一个堂弟阿难答。这个阿难答,也不是生养深宫的少爷羔子,他一直在北部边境为大元御边,与海都等叛王交战比海山还要早,年纪也比海山大。

皇位争夺战开始了,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人在外面,只有哈剌哈孙在京城,孤掌难鸣,皇后和左丞相还有阿难答都在京城,按理来说,必胜无疑,偏偏这伙人把一手好牌打成这种鬼样子,只能怪他们太蠢。

左丞相阿忽台等人想得拥立功,便想推阿难答为帝,奉卜鲁罕皇后垂帘听政,并暗中派人阻隔海山的归路。这几个人死脑筋,如此大事,做就做了,非要召群臣议事,告知皇后即将摄政之事。大臣立即表示反对。多数朝臣又不表态,就这么拖下来了。

此举打草惊蛇,右丞相哈剌哈孙先下手为强,把兵符全收集起来藏在自己家里,封锁宫内府库,然后称病不出。皇后叫他出来处理朝政,都不理不睬。如果皇后够狠,阿忽台够胆,派兵冲入哈剌哈孙府把他弄死,大事可定。但阿忽台就是胆小,磨磨唧唧没办成。时间不多了,哈剌哈孙做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死命催促海山返京,一面派人去怀州就近先迎海山亲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入京。

爱育黎拔力八达开始接到哈剌哈孙的密信,他犹疑再三,迟迟不敢出发入京师。他的汉人教师李孟,熟读史书深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道理,立即死命催促他必须入京,还找人冒充算卦的,给爱育黎拔力八达装模作样的算卦,说入京了,皇帝就是你做的,不入京,不仅你没命,而且海山也会倒霉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下定决心入京。

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行人虽然不多,忽然出现在京城,安西王阿难答与阿忽台等人也大吃一惊,此人此事,出乎意料。这些人毕竟不是成大事者,观望徘徊,一时间还没敢拿爱育黎拔力八达怎么样,听任他到皇叔梓宫前行哭哀之礼。

他们没有马上动手的另一个原因,也因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哥哥海山正率军远来,不敢轻举妄动。卜鲁罕皇后及安西王等人并未拿爱育黎拔力八达一伙人放在眼里,只顾准备登基大典。

政治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哈剌哈孙惟恐安西王被皇后卜鲁罕拥上帝位成既定事实,决定先下手为强,便连夜派人密告爱育黎拔力八达说,海山还没到,路这么远,要么你先动手吧,早点做皇帝,让我们心安,海山是你大哥,谁做皇帝都一样,不会伤害自己人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意。

于是,依恃哈剌哈孙身任怯萨长掌管禁卫军的权力,众人突入禁中,软禁了卜鲁罕皇后。行动顺利,没有遇到任何反抗,由此,也可见出皇后一派对爱育黎拔力八达并无特别的警戒。

然后,在李孟等人谋划下,诱骗安西王阿难答入宫。这位爷以为皇嫂要立自己为帝,高兴的翻蹄亮掌就驰奔入宫。甫一进门,即被人着实踹个大马趴,然后捆成粽子。大刑伺候下,安西王承不承认“谋反”都没关系,他的“自供状”已经承认了一切大罪。然后,在大帮卫士押送下,这位已经被打得骨断肉开的王爷躺在一个大囚车内被押往上都。与此同时,他的同党阿忽台等人,包括投降不久入大都朝见元帝的阿里不哥的儿子明理帖木儿,皆被逮捕。没审几句,诸人皆在殿中被就地砍头。

皇后被幽,安西王被囚,阿忽台被杀,在京的蒙古诸王顺风使舵,自然现在要听从爱育黎拔力八达这位爷,公推他“早正大位”。这位王子很有远见,推辞说自己的兄长怀宁王海山正在回京的道上,要等他回来即帝位。

海山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爱育黎拔力八达松了口气,愿意把这个位子拱手相让,他深知自己的哥哥是成年壮汉,不是婴儿,为了帝位大动干戈不值得,毕竟自己的实力和军事才能不如大哥,还不如顺水推舟,让哥哥过过瘾,自己落得好。

这位登上帝位的海山,即元武宗。

当皇帝一般喜欢过河拆桥,但海山拆桥太过火了。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就把对他即位有大功的哈剌哈孙贬往和林去当地方的丞相。海山对他有戒心,既然可以背叛元成宗,皇后,将来难保会背叛自己,所以就把他打发走了。

对哈剌哈孙忘恩负义,但对李孟还算不错。一日,元武宗与弟弟及母后一起观宴,他忽然发现弟弟一脸愁容,便追问原因。爱育黎拔立八达道:“赖天地祖宗神灵,兄皇您荣登大宝。但能成就我们母子兄弟今日之欢聚,李孟居功实多。”海山一听,也觉有理。加上李孟也曾经当过他的老师,自然好感很多,立刻下诏派人四处寻访,最后在许昌陉山找到了隐居的李孟,入朝后,立授中书平章事。老李在元武宗朝当然知道自己要小心脖子上吃饭的家伙,实际上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直到元仁宗继位,李孟才真正出谋划策,大受重用,并劝元仁宗重开科举,为天下读书人展现出一丝光明前景。

元武宗在位的三年多,基本上没干什么好事,那就是因为钱不够用,决定大刀阔斧进行金融改革。武宗刚上任四个月,元朝已经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确实缺钱花。

因为国库是有限的,海山又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主,不在意钱的,没想到花着花着就捉襟见肘。怎么办,政府要运转的,没关系,就印钱吧,海山不懂经济学,瞎印钱结果物价横飞,纸币贬值,海山不管,看着国库慢慢充实,他心里很满意,海山还卖官,只要谁有钱,交出来,有的官给你做。

为了感谢蒙古宗王对自己的拥戴,元武宗更加用滥赏来收买这些人。对宗王如此,对亲妈和弟弟更加大方:“以金二千七百五两,银十二万九千二百两,钞币帛二万二千二百八十匹奉兴圣宫(母后答己),赐皇太子(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亦如之”。至于贵族大臣、侍卫亲信,元武宗更是出手阔绰,加之兴建佛寺、治理漕河、大起宫室,等等费用支出,不缺钱才怪。

但三年以来,还是没出什么大乱子,海山虽然乱搞,但是他的手腕确实很硬,没人敢造反作乱,虽然委屈了大把老百姓,但是上层没什么动摇,国家还是比较安稳的。

元武宗海山除了经济方面没有控制好,比如在权谋上,手腕啊什么的,是可以跻身在明君行列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