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際蒸餾酒產業委員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和勁牌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9國際蒸餾酒(中歐)產業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

這是中歐蒸餾酒產業的首次公開對話,也是世界蒸餾酒領域的首個行業盛事。中國官方代表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海關、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工業協會、北京工商大會和江南大學等構成,歐洲官方代表則由主要國家駐華官員、歐洲烈酒協會、法國干邑行業管理局、歐盟代表等組成。同時,30多箇中歐一流蒸餾酒生產企業列席參加。

除了會議嘉賓的高規格,會議組織更彰顯了本次會議的特別之處:會議全程不談品牌,不談營銷,論壇直指法律法規、地理標誌認證、品類推廣等公共話題。

正如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白酒專業委員會祕書長馬勇在會議主持中提到的:“歐洲經濟非常發達,但仍然看中酒精飲料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貢獻,這說明蒸餾酒的產業是良性的,也值得中國學習。”

而這樣的對比和融合,貫穿着整個會議。

談產業現狀:

中國是蒸餾酒生產與消費大國

歐洲的蒸餾酒消費更加多元化

來自國家試產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司發言人的數據:中國國酒類獲證企業1萬餘家,白酒5000多家,佔據酒類生產企業的半壁江山。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白酒871萬升,主營收入5364億元,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與中國市場不同,歐洲的烈性酒消費更加多元,以威士忌、白蘭地、金酒爲代表的多蒸餾酒種各有不同的消費市場。

雖然各有不同,但在歐洲烈酒協會主席尤里奇·亞當看來,中國和歐洲關於蒸餾酒的發展也呈現出相同之處:喝少一點,但需要喝好一點。

談進出口:

中國白酒出口仍然具備巨大空間

歐洲出口仍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

海關總署統計司原副司長金弘蔓通過翔實的數據闡明瞭中國白酒的出口現狀,總的特點是略有上升。具體數據爲:2018年全年出口1.72萬千升,出口額6.56億美元。其中亞洲佔比87%,對歐美等國家的出口貢獻並不大。

相較於中國出口到歐洲市場的1.1億美元,中國2018年從歐洲進口各種烈性酒達到12.54億美元。這與歐洲是世界上第一個出口蒸餾酒的悠久歷史緊密相關,佔中國進口的88%。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歐洲蒸餾酒生產廠商均面臨着消費市場的變化,消費量降低的趨勢決定了更多優質的產品將成爲下一個階段中歐蒸餾酒的競爭核心。

談行業監管:

中歐適應新時代均立法趨嚴

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局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發言人均提到了中國對於白酒等蒸餾酒的試產監管準則: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2018年《食品安全法》明確提出要完善監管體系,預防爲主,社會共治,採取全過程的監管、確定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專職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監管;地方政府進行屬地管理。

在歐洲,關於食品安全的立法稍早於中國,爲適應新的進出口和市場需求,也在2018年進行了多部法律的調整,堅持稅法、安全監管、文件審批等綜合監管。

快訊君現場發現,無論是中國的政府機構,還是歐洲發言的協會和政府官員,在食品安全監管時,均重視“政府-協會-企業”多體系的建立。

談產業特色:

歐洲地理標誌值得中國學習

快訊君現場統計發現,在歐洲發言官員中,至少超過4位不同機構的人都提到了同一話題:對歐洲蒸餾酒進行地理標誌認證。這與中國對部分企業進行地理標誌認證不同,歐洲更趨向對一個產業進行整體保護。每一個產品均與地理標誌分不開,這促進了產業的有序發展。

知識產權局發言代表現場提到,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指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或者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者部分來自其他地區,並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

中國白酒作爲農業深加工產品,原材料與生產產地往往存在異地情況,並且未形成獨特的特色,這往往加大了認證的難度。現場也有學者呼籲,中國白酒的地理標誌,更應該從產區、工藝角度側重認證。

嘉賓語錄:

中歐蒸餾酒產業發展的“道”與“術”

勁牌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少勳:歐洲優質蒸餾酒有着系統、嚴格的產業標準,對於品質和工藝的堅守,使其口味具有不可替代,因此歐洲蒸餾酒的品質消費成爲消費潮流。中國白酒走出去,受到國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疑慮和質疑;包裝、品牌影響力不足;對口感和度數的不理解。可以多借鑑歐洲蒸餾酒的做法,以品牌核心價值爲靈魂,以高度個性化提煉賣點,同時要重視核心人才的穩定和傳承。

歐盟代表:烈酒對於歐盟非常重要,是文化認同的一部分。是歐洲乃至整個農業食品經濟貢獻行業之一,同時歐洲強化地理標誌的簡化,深度簡化規程,加大企業的活力。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勇:中國白酒亟需進一步融入世界蒸餾酒消費市場,讓世界人民瞭解、認識和鑑賞中華美酒,共享大國芬芳。歐盟非常發達的經濟體,依然很看重酒精飲料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貢獻。白酒更應該多研究,加大對社會的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世界酒的起源可能在中國,華夏文明有9000多年的歷史;其中,黃酒的歷史,有7000多年;中國白酒有2000多年曆史。白酒的翻譯應該就叫“BAIJIU”。同時,白酒的發展趨勢時風味健康雙導向,產業發展趨勢表現爲“生產現代化、市場國際化”。生產現代化是發展的主流,市場國際化是白酒產業努力的方向,中國白酒產量約全球烈酒產量的40%,但國際化程度低,因此白酒國際化要上升爲國家戰略,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是中國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體現,提倡白酒應作爲外事接待用酒之一,成爲外事禮品。白酒標籤上要有醒目的英文,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歐洲烈酒協會主席尤里奇·亞當:歐洲烈酒主要有五大發展趨勢。工藝提升和區域復興;烈酒旅遊;低醇/無醇(酒精度爲0)的烈酒;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波浪”,減少醉酒駕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