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一時無法適應那濃郁的麥芽香,內心也能感受到精釀啤酒的躁動因子在奮力向外突破。

5月,2019年上海國際精釀啤酒會議落幕,這場屬於精釀啤酒界的盛會在夏天來臨之際點燃了精釀啤酒的戰火。近日,國際啤酒巨頭喜力宣佈再加碼精釀啤酒領域,與阿姆斯特丹精釀啤酒廠俄狄浦斯達成戰略合作。也就在3月,嘉士伯傳出收購國內著名精釀啤酒品牌京A部分股份。

的確,中國精釀啤酒仍屬於小部分人的“圈子文化”,但隨着行業巨頭低調佈局、國產精釀品牌熱度大增,中國精釀啤酒領域的“神仙打架”儘管還不如白酒行業那般戲劇化,但也十分有看頭。這也是快訊君在走訪成都精釀啤酒館時最大的一個感受:在這裏,即使你一時無法適應那濃郁的麥芽香,內心也能感受到精釀啤酒的躁動因子在奮力向外突破。

成都精釀啤酒館格局:少而精、小而美,發展態勢良好

有數據顯示,2014年成都的精釀啤酒曾有過短暫的爆發潮流。彼時,300多家精釀啤酒館出現在成都街頭,然而僅在短短一年時間後,倒閉超200家。這樣的現象隨後也反映到了整個精釀啤酒行業,不難發現,成都作爲一個文化藝術氣息濃厚、飲食文化、夜生活文化豐富的城市,應當具備發展精釀啤酒的市場基礎,結果卻不盡人意。從調查中,我們發現,通過上一輪的洗牌,成都發展至今的精釀啤酒品牌在業內已經具備一定的口碑,渠道限制、受衆面窄是成都精釀啤酒發展的兩大難題,但整體上,成都精釀啤酒市場正在擴大,且發展態勢良好。

謝先生是成都太古裏泡沫遊俠精釀啤酒餐廳、在雲精釀啤酒館的投資合夥人,留學經歷讓他接觸到了國外成熟的精釀啤酒文化,也因此,他在回國之後便涉足精釀啤酒領域。他向快訊君透露,相比2018年,2019年第一季度兩家門店月營業額有明顯的提升

據他介紹,泡沫遊俠啤酒餐廳及在雲精釀啤酒館均經營着超200款產品,其中,進口精釀品牌佔據大部分。鮮啤的價格區間在45-200元,瓶裝精釀啤酒價格最貴的高達800-900元一瓶。

而另一家位於成都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的麋鹿精釀啤酒館目前正在試營期間。滿目玲琅的各式啤酒,充斥在整個店裏的民謠音樂,這樣一個“純酒吧式”的精釀啤酒館在夜晚顯得十分有情調。負責人告訴快訊君:“經營酒吧七八年了,如今選擇開精釀啤酒館,是因爲老闆對精釀啤酒情有獨鍾。而選在這裏,是因爲東郊記憶遊客多,不會過於計較價錢,對精釀啤酒的接受度高。我們試營很順利,預計很快會正式開業。”

據快訊君觀察,麋鹿精釀啤酒館最受消費者青睞的精釀啤酒有國產的伏魔、及德士小麥、百萬富翁牛奶世濤、艾丁格、寶萊納、教士等進口品牌,經典啤酒產品如:粉象、羅斯福等也有一定的消費基礎。

在成都,啤酒館、酒吧是精釀啤酒的主要消費場所。隨着電商平臺、新零售的發展,以及瓶裝精釀的概念成功引入工業啤酒流通渠道,在成都部分商超、線下零售店(盒馬生鮮)和少數餐館裏可以看見精釀啤酒的身影,以1664、福佳、骷髏頭精釀拉格等爲主,價格集中在10-15元之間。

國產精釀圈“老炮”熱衷“溫和式”推廣

從行業整體來看,中國精釀啤酒市場依然是進口品牌佔據了主要市場,但國產精釀品牌的成長速度也十分喜人。成都精釀啤酒市場主要以酒吧、餐廳、自釀啤酒屋等生態呈現的現狀,在全國亦是如此。2008年,中國第一批精釀啤酒市場“弄潮兒”開始將精釀概念引入大衆視野。

首當其衝的當屬2008年成立的南京高大師啤酒品牌,這家被業內公認爲中國第一家精釀啤的專業工廠,對國產精釀啤酒起着巨大的引領作用。經過十年的發展,高大師品牌已經成功打入西安、鄭州等市場,不僅如此,高大師首次在國內引用瓶裝模式推出精釀啤酒品牌“嬰兒肥”,將精釀概念打入傳統工業啤酒的流通渠道,突破了中國精釀啤酒市場單純模仿國外啤酒屋的局面。

高大師之後,國內精釀啤酒市場迎來爆發期。京A、大躍、牛啤堂、熊貓精釀等京牌啤酒屋,上海拳擊貓、精釀啤酒超市模式的啤酒阿姨等都是目前引領國產精釀啤酒發展的“靈魂”。而相比於北上廣等地區多元化的精釀啤酒文化,成都精釀市場相對顯得單調。儘管成都有絕對拿得出手的豐收道釀品牌,旗下伏魔等產品已經成長爲國產精釀圈的大單品,而豐收道釀與南京高大師一樣只釀酒,不做餐飲。

而在成都精釀圈內有名的熊貓精釀是正宗京牌,對成都區域消費認知的培育及擴大推廣居功至偉。

上述國產精釀圈“老炮”爲中國精釀啤酒樹立了品牌,但在營銷推廣方面,上海拳擊貓創始人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靠近消費者。這點與快訊君走訪成都精釀啤酒圈的發現高度一致——大多數精釀啤酒館的經營者都秉持着“溫和式”營銷。比如,成都某啤酒主題館內,依然以火鍋、燒烤消費爲主,精釀啤酒只是點綴;或者就是像麋鹿精釀釀酒師說的那樣:投身精釀啤酒行業的人,尤其是精釀啤酒師,大多喜愛藝術。他們的個性或浪漫,或文藝,有自己的態度,他們相信,但凡喜歡喝啤酒的人只要嘗過精釀,便一定會愛上純正的麥芽香。

於是,精釀啤酒在慵懶、色彩絢爛的酒吧、餐廳裏孵化成長。尤其是國產精釀大師們,他們將中國骨子裏的內斂精神與精釀個性“啤氣”混搭,將傳統藝術文化與西方追求自由的大膽與酷派相結合,樹立了中國精釀啤酒的旗幟,也在這過程中,精釀啤酒屋有條不紊地走上正軌、同時將精釀啤酒文化慢慢輸入大衆消費層。

發光發熱的中國精釀啤酒,如何破土開花?

精釀啤酒的活躍表現,啤酒巨頭們也不可能閒着。青島、燕京、百威、嘉士伯、華潤等中國啤酒巨頭們紛紛佈局精釀領域,要麼推出精釀啤酒新品,要麼通過收購精釀酒廠強勢分羹。百威英博將上海拳擊貓收入囊中、在鵝島精釀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加強佈局力度,將中國精釀啤酒進入資本運營提升一個階段。

歸根結底,精釀啤酒在中國市場生根是啤酒消費進入細分化的結果。以年輕消費羣體爲主的啤酒在消費升級、消費趨勢理性迴歸、並走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背景下,消費端倒逼企業由增量向增質轉變。傳統工業啤酒目前也已進入中高端市場爭奪戰,而精釀啤酒儘管成爲行業高附加值的加碼對象,但還在萌芽階段,既未形成產業鏈,也未形成規模化運營。

相比於美國12.3%的市場佔有率來說,中國精釀啤酒僅有1%的份額就充分體現了國內消費認知的不足。這也是成都精釀啤酒館經營者一致認爲的難題。精釀啤酒領域大部分人屬於創業者,初始階段只能一手抓酒質、一手抓文化,這是好的一面,但也有侷限,在渠道、品牌、營銷方面力度不夠,就導致了精釀啤酒在消費端的培育不夠。另一方面,工業啤酒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價格低、口味較淡,迎合了普通大衆的消費基礎和口味習慣,這也是精釀啤酒難以擴大市場的因素之一。

作爲舶來品,中國的精釀啤酒一直因爲缺乏統一管理、行業統一標準等問題,導致各品牌產品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缺乏信任,接受度低而被認爲只是單純地照搬國外精釀釀酒模式。如今,隨着中國首個工坊啤酒標準的出爐、中國精釀協會的推動、越來越多以精釀啤酒爲主題的啤酒節、大賽、展會等爲精釀啤酒搭建快車。我們有理由相信,精釀一詞不是噱頭,在這個崇向個性的、多元化的時代,精釀啤酒將對更高的消費品質、生活品質作出更好的詮釋。

對於“精釀啤酒”,您認爲是處於襁褓中的“概念”還是具有長遠發展未來的“趨勢”?快訊君文末等你留言……

文 | 楊歡 編 | 李一卓 製作 | 劉帆

來源 | 糖酒快訊(ID:tjkx99)

本文爲【糖酒快訊】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改編,如需轉載請後臺申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