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9到2019,一個甲子見證中國白酒的成長。

弘揚中國酒文化既要講傳統,更要講創新;既要講歷史,更要講當代;既要講今天,更要講未來。——摘自《國酒》序(作者系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

6月19日,兩部中國白酒里程碑式書籍:中國第一本白酒釀造專業教科書《瀘州老窖大麴酒》和中國首部酒類綜合性科普讀物《國酒》,在酒城瀘州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同時在“行動派”瀘州老窖的努力下,中國國家圖書館內即將新增這兩本中國酒業著作。

在瀘州老窖國窖廣場舉行的這場特殊發佈會,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中國白酒的傳承與生生不息。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及科研單位嘉賓、白酒技術專家、政府相關部門單位以及酒業協會的代表們,伴着瀘州三星街國寶窖池羣內飄出的酒香,一起見證了中國白酒的風采。

中國酒業之光:一本敬過往,一本敬未來

時至今日,在中國白酒邁入又一輪嶄新發展週期時,關於白酒文化、技藝以及基礎知識的傳播愈發呈現其重要性。一方面我們需要傳承與發展延續千年的釀造技藝,另一方面我們要和廣大消費者完成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中國白酒深厚的底蘊不能只是“孤芳自賞”

而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文化傳承及交流的核心工具。此次《國酒》新書首發和《瀘州老窖大麴酒》出版60週年紀念活動的舉行,既是對中國白酒60年來發展歷程的回顧和肯定,更是60年來匠心匠藝的傳承和弘揚,必將加快推動中國白酒的技術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更爲重要的是,通過這兩部著作我們不僅能夠“溯源”,還可以預見未來。

《瀘州老窖大麴酒》作爲中國白酒史上的重磅行業指導性著作,是老一輩白酒專家的智慧結晶和勞動成果。自問世以來爲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白酒人傳授濃香白酒的釀造技藝,在科學與實踐中總結併發揚了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一直以來都是酒業內部人士的教科書。更爲重要的是,它的出現直接促成了濃香型白酒的飛躍,也是當前濃香型白酒依舊佔據白酒市場75%以上份額的關鍵。

而最新發布的《國酒》(不久後將推出英文版)一書之所以能照耀未來。是因爲其以清晰、簡明、通俗而嚴謹的語言首次將中國白酒和黃酒的概念、特色、代表品牌和企業進行了集中介紹,是社會大衆和海外消費者瞭解中國酒、研究中國酒、品味中國酒的一部百科全書。

如今中國白酒需要講好自己的故事,一方面要在溯源中探尋科學發展的真諦,展現民族智慧和傳承力量,一方面則要在呈現白酒之美時找到最具感染力的語言和方式。這兩條並軌前行的道路是在愈發複雜的酒類競爭環境下,中國白酒捍衛並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必然之舉。

在快訊君看來,任何一項民族代表技藝都是具有生命力和情感的。我們白酒在與普通大衆進行交流溝通時應該注重這份情感流露,比如在這次“品國酒,閱中國”發佈會上,中國白酒泰斗陳茂椿之子陳尚智,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之女周心明等親歷者們的動情回憶,爲我們呈現了老一輩白酒人的付出與精神力量,他們言語中的每一個細節和片段,都是和消費者進行互動的重要元素。

白酒作爲深度融入中國老百姓生活的剛需品和情感、社交類商品,理應在大衆層面建立一套通俗易懂的知識傳播框架,並且應該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體。只有大衆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中國白酒的成長與進化纔能有一個健康的環境,也能避免時而冒出來的雜音和誹謗對消費者進行誤導。

劉淼:“中國白酒最有底氣代表中國酒”

此次瀘州老窖作爲東道主,邀請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周和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中國白酒泰斗陳茂椿之子陳尚智,中國白酒泰斗周恆剛之女周心明,茅臺、五糧液、郎酒、劍南春、古越龍山等各界代表齊聚酒城瀘州,自然不是巧合。

作爲中國名酒的代表,以及在中國白酒發展進程中扮演過重要作用的瀘州老窖,在全力衝刺自己的行業前三甲目標下,一直不忘將品牌歷史中的閃光點進行持續釋放。並且在當前白酒的文化之戰和品牌升級新戰局下,對自身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的深度挖掘,是名酒企業的重要戰略。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在發佈會上講到,“希望以此次活動爲契機,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產業在傳承創新方面取得的新成績,表達中國優秀民族企業、院校和機構攜手推動中國製造、中國品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品味中國的決心。”

將這場致敬中國白酒過去,以及展望未來的發佈會帶到酒城瀘州,這自然是瀘州老窖作爲行業龍頭的擔當與責任。我們應該看到,瀘州老窖近年來明顯加強了對其“濃香國酒”、“濃香鼻祖”等行業地位的宣講,不管是封藏大典還是一系列“讓世界品味中國”之旅,都設計了一整套文化底蘊和品牌價值傳播體系。

發佈會旁邊便是延續數百年的國寶窖池,發佈會現場則是親歷者、見證者們述說着與瀘州老窖有關的行業過往,當酒香與酒史融合,帶來的穿越時空的身臨其境感,以及多觸覺體驗感自然充滿穿透力,也是瀘州老窖樹立行業地位並打造“國酒”標籤的又一重要案例。

國寶窖池

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感慨地發出了“中國白酒最有底氣代表中國酒”的呼聲,這份“私心”既表明了對中國白酒的自信,也體現了瀘州老窖積極參與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附《瀘州老窖大麴酒》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周恩來總理組織制訂的《1956—1967科學技術遠景規劃綱要》中“合理利用食品中的糖、酒、油料等資源及改進加工方法研究”的指導精神,瀘州大麴釀造工藝與茅臺釀造工藝、汾酒釀造工藝被列爲重點研究課題。

1957年10月,受四川省商業廳油鹽糖酒貿易局和四川省輕工業廳食品日用品工業局的委託,四川糖酒工業科學研究室(現四川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聯合四川省專賣公司、四川省工業廳食品工業局等部門開始——瀘州大麴酒傳統釀造工藝的查定總結(簡稱“瀘州大麴試點”)。

在瀘州、宜賓、成都、萬縣、綿竹等地15個單位的59名技術專家參與下,查定歷時半年時間,期間技術專家完成對所有資料的收集、整理,並把彙集的資料整理進行彙總。

1959年12月,《瀘州老窖大麴酒》一書正式由輕工業出版社於北京印刷出版,該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了瀘州老窖釀酒工藝操作的逐個環節。

書籍出版後成爲了行業工藝操作規程教材,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第一本白酒釀造專業教科書,不僅對濃香型白酒的技藝總結和傳承具有開創性的貢獻,更是對中國傳統名白酒技藝的總結、提煉、推廣和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