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於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但企業很大部分原因是爲了優化結構、節約資源、循環使用,才實施了鋼結構,使得企業注重推廣鋼結構的優勢同時,而忽視了其缺陷與安全的隱患。

鋼結構工程質量難以保證的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既有工藝不當導致的問題,也有違反工藝操作造成的問題,還有由於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造成的問題,還有決策者失誤造成的質量問題。下面,小編就鋼結構工程的一些質量問題做下分析。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一 鋼材本身存在的問題

現象

某單位在加工某大廈1200*1200*60的箱形柱時,在施焊過程中突然發現60mm作爲腹板的厚板出現了撕裂現象,肉眼可見清晰的裂紋把板從厚度方向分成兩半,經過NDT檢測發現裂紋深度發生在深度3mm左右,同時對同一類型同一批號的另外幾張板切割的零部件進行檢測,發現板內存在夾層,軋製質量不好是造成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在焊接的過程中由於焊接產生的焊接應力作用將夾層的材料拉開。由此出現了厚板沿厚度方向撕裂的現象。

分析

由於使用部位的特殊性,該零部件在構件中作爲腹板使用,沿縱向上下方向焊接的零部件在焊接形式上開的全熔透坡口受力的勁板,由於板內部存在的分層,焊接產生的焊接應力向外釋放從而沿厚度方向撕裂了板。

措施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以下的幾種措施進行處理:

(1)大量的鋼材內部存在的夾層屬於鋼廠本身在軋製過程中產生的質量問題,已經超過了國家標準規範的要求,可以要求鋼廠派人來覈實,同鋼廠協商退貨或換貨處理;

(2)如果夾層數量較少可以徵求技術部門和業主的意見,將信息反饋給鋼廠,對出現的問題採取施工補救措施,可以根據無損檢測的結果,在有問題的部位採用氣刨全部刨開,超過本身的深度,然後用等強度焊接材料進行填充,完畢後對錶面進行處理,在規定的時間後進行NDT檢測,同時對相同的構件取樣進行理化檢驗,達到設計規範要求可以繼續使用;

(3)在監理的見證下將該零部件割掉,重新換上滿足條件的板材,換下的零部件用於非承重和非重要部位或作爲輔材使用,完成後在規定的時間後進行 NDT檢測,做好記錄。

二 在施工流程中出現的問題

加工製作過程中較易發生質量問題且發生後處理起來很棘手的主要是特殊工序和重要工序,一般工序發生質量問題所佔的比率很小。在施工過程中,特殊工序有焊接、塗裝,重要工序有下料,裝配。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1. 焊接工序

該工序屬於隱蔽工程,也是最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工序之一。從2004年某公司的產品質量報表統計顯示,發生該工序的質量問題中,因焊接質量導致的焊縫返修率高達80%以上,其次是由於上道工序操作不當和操作人員的技術問題而導致焊縫質量問題約佔10%,這些問題屬於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主要問題,所以此類型的問題必須通過專業的檢測公司運用專業的檢測工具纔可以檢測、評判出來,一般根據焊縫內的缺陷類型分爲夾渣、未溶合、氣孔等。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2. 塗裝工序

該工序也是屬於隱蔽工序,對結構的影響小於對於建築功能的影響。也是較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工序。工序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構件表面的漆膜大面積脫落和局部脫落,構件表面的漆膜脫落、產生流掛現象,漆膜的厚度不夠,漆膜厚度分佈不均,漆膜的顏色色差較大。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3. 放樣下料工序

該工序屬於構件加工之前的龍頭,其質量的好壞對下道工序存在着直接的影響,甚至導致下料的零部件全部的報廢,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很普遍的,所以在下料之前對於加強過程的質量監控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該工序的產生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於長條和薄板類型的零部件在切割中變形比較厲害;由於切割氣體或者板材內部存在夾渣和成份分佈不均勻而導致的切割面出現馬牙紋、節瘤、割痕深度超標準;氣割或鋸切的零部件未考慮後續工序的收縮變形而導致的零部件尺寸超標;由於工藝文件編制的失誤而導致的批量零部件報廢;下料切割的尺寸嚴重的超過了標準的要求。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

4. 裝配工序

該工序在構件加工的質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質量受上道工序的影響較大,所以在裝配前加強過程的監控是非常的重要。

該工序的產生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裝配的零部件位置錯誤,如3450mm裝成4350mm;零部件的使用錯誤,本來應該裝配2#零部件件,裝配的卻是3#另部件;零部件在正確位置上裝配錯誤、如板上的孔45mm本來是朝外,而實際把45mm朝內裝了;裝配的零部件裝配間隙超過規範和技術文件的要求,3mm的間隙現在 7mm;有些零部件沒有經過校正就進行裝配,裝配完成後已存在的變形沒辦法消除變形;操作工爲圖省事私自切割造成零件上孔位置尺寸超標;裝焊區沒有進行表面處理;由於圖紙尺寸的錯誤造成的裝配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