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回援柏林,一要看能力,二要看意義。首先,我們看看德軍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實際上,柏林戰役發起時,德軍已經沒有什麼重兵了!當時德軍散落在各地的部隊共計約有165萬人,主要包括:部署在拉脫維亞的“庫爾蘭”集團軍羣,兵力爲20萬左右;部署在克羅地亞的E集團軍羣,兵力爲25萬左右;部署在捷克的中央集團軍羣,兵力爲90萬左右;部署在德國境內西線的B、C、G集團軍羣,兵力加起來不足30萬。即便這些部隊全部集中起來,也沒有能力去解柏林之圍。因爲蘇軍圍城部隊由20個合成集團軍、4個坦克集團軍、7個獨立坦克軍和2個機械化軍等部隊組成,總兵力爲250萬,且都屬於士氣正盛的精銳之師。

柏林戰役,德國外圍有重兵,爲何不回援柏林?

問題的關鍵,是外圍德軍根本沒有能力去集中兵力。其中,兵力最大的一股是舍納爾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羣,從表面上看人數很可觀,多達90萬之衆,但它所面對的300萬蘇聯烏克蘭方面軍及波蘭起義軍的牽制與包圍,根本無法脫身。其餘各地的德軍也都處於自顧不暇、自身難保的境地,集中兵力都做不到,遑論回援解圍。

柏林戰役,德國外圍有重兵,爲何不回援柏林?

當然,外圍德軍也並非沒有嘗試過回援解圍。1945年4月24日,德軍第12集團軍司令溫克率領第41、48裝甲軍,對蘇軍大將列柳申科的第4坦克集團軍左翼發動反攻,同時命令右翼的德軍第20步兵軍配合這次反攻行動,企圖攻佔波茨坦南部地區,打開突圍的缺口。怎奈二戰後期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第41和第48兩個裝甲軍的坦克數量,加起來趕不上蘇軍的一個坦克營。戰至4月30日,反攻行動宣告失敗。

柏林戰役,德國外圍有重兵,爲何不回援柏林?

其次,還要看回援行動到底有多大意義。柏林戰役從1945年4月16日打到5月9日,共計持續23天。實際上,從4月27日蘇軍突入柏林中心區起,主要戰鬥基本結束,大部分守城德軍已經放棄了抵抗。也就是說,留給外圍德軍實施回援行動的時間僅有11天,沒有哪一支德軍能夠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衝破盟軍的層層防線趕回柏林。退一步說,即使德軍能夠及時趕回柏林,也無法與城內守軍建立策應關係。因爲德軍守城部隊雖名義上有100萬人,但其中從前線撤下來的老兵僅爲10萬人左右,大部分都是新兵、老幼婦孺,以及從僕從國徵集的牆頭草部隊,指望這批守軍與回援部隊裏應外合突出重圍,這根本不現實。因此,既然回援部隊不能與城內守軍相互配合,對蘇軍形成反包圍,回援行動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