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放在二戰中同盟關係中應該是最恰當的了,以我們今天來看,中、英、美、蘇作爲盟軍聯盟對抗德 、意、日三個軸心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際上這種關係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牢固。二戰的爆發並不是以亞洲戰場爲主導,中國的抗日戰爭從1931年就開始了,全面抗戰也從1937年就爆發了,而二戰開始的時間是以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開始,先期的主要作戰是英法德之間歐洲宿敵之間的戰爭。蘇聯和美國都是在1941年介入戰爭的,關於蘇聯和美國究竟會加入哪個陣營實際並不是板上釘釘。

二戰之所以能在歐洲爆發,實際上根本原因就是新興的大國想要謀求與其匹配的國際政治地位,誰是新興的強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誰是老牌的強國?英國、法國。從這一點上就解釋了爲什麼蘇美會在1941年才被迫捲入戰爭,因爲英法已經被打的支離破碎了,德國能從一戰中短短二十年就快速發展起來主要是源於美國的貸款,德國在閃擊波蘭的前幾天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的含義大家想必也能有所揣測吧!

日德之間沒有根本的核心利益,只不過是寒冷的夜晚想找個人取暖而已,在二戰中,日軍沒有多少德國制式的槍,沒有德國的坦克,沒有德國的飛機和大炮,日德之間的同盟其實就是一直文憑,日本從德國弄到的裝備或許都沒有二戰前中國從德國弄到的多,但是老蔣作爲運輸大隊長,德械裝備後來估計也都落入日手了。這樣的情況下,你讓日本去參加對蘇聯的戰爭,顯然是把日本的德國的關係看得太親密了。日本雖然和蘇聯有仇恨,但是絕對不是不可調和的我們想象中的日蘇關係是絕對敵對的,一直是針鋒相對,從來沒有調和的可能,原因是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1939年日蘇之間還爆發了諾門坎事件,所以日蘇之間只能打,沒得談。

這種想法應該是中國人的異想天開,事實上日俄戰爭跟蘇聯根本不發生什麼關係,而且已經相隔幾十年,相比日蘇矛盾,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影響力也很大。日蘇在1941年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蘇聯還承認了僞滿洲國的主權。日本根本沒有能力從蘇聯的東線打過去早在諾門坎之戰中,日本已經明白,以日本的實力根本無法擊敗蘇聯的東線,蘇軍的軍事實力超過日軍不是一星半點兒,這不是靠意志力能夠扭轉的。從東北到莫斯科的這段路,極其難走,雖然日本陸軍叫囂着要北上擊敗蘇聯,實際上誰也不是傻子,蘇聯普遍都是零下的溫度,氣候條件極差,而日軍的機械化水平很低,並且沒有鐵路可以使用,派遣多少軍隊也是一個問題,派遣少了吧,遇到蘇軍不夠突突的,派遣多了,補給根本無法跟上。

另外寒冷帶來的非戰鬥減員也很顯著,日軍從東北不要說打到莫斯科,就是走到莫斯科,非戰鬥減員都夠日軍喝一壺的。正常人的想法肯定是,要是有能力打到莫斯科,重慶早就打下十個來回了,所以,德軍的作戰計劃中根本就沒有日軍的參戰設想。相反,很多人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愚蠢的,實際上縱橫看來也不見得,美國參戰是早晚的事情,既然日軍無力北上,那麼用日軍閒置的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牽制住可能參戰的美軍也並非對德軍一點幫助都沒有,爲了慫恿日本打的更投入一點,德國在日本發動對美國的打擊後也宣佈對美國作戰。至少日本沒有閒着,就算對德國最大的幫助,美國加入戰爭後,在投入歐洲戰場時也不得不考慮對日本的作戰,否則德國的西線還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蘇德戰爭說到底還是德國自己的失敗,根本賴不到別人,因爲閃電戰並不適用有很大戰略縱深的蘇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