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小一粒瓜子,他卻做到年入10億,靠的是什麼?小小一粒瓜子,他卻做到年入10億,靠的是什麼? 唐一

2018-09-22 15:51:46

說起瓜子,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洽洽瓜子,說來也是傳奇,一塊幾毛的瓜子都能做到全國知名。

但比這更傳奇的,應該是洽洽瓜子的發家史:

一包3元,利潤只有3毛,居然可以一年賣10億;

創始人原本捧着鐵飯碗,卻跑去東北賣冰棍,後來又瞄上瓜子,花了13年時間把瓜子的生意做到上市,成爲“瓜子第一股”!

靠着微薄的利潤,他的身家高達30億元,成爲當年的安徽首富!

一粒瓜子做到年產值10億元,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洽洽創始人陳先保的故事。

端了13年的鐵飯碗

說不要就不要?

陳先保來自安徽合肥,從小就是個不安分的孩子,不是上房揭瓦就是下河摸魚,沒一刻能停下來的。

這樣的調皮孩子,卻在大學畢業後端起了鐵飯碗,被分配到了安徽糖菸酒公司,老老實實當起了國營幹部。

剛開始,陳先保也是積極,因爲學歷高、能力也強,他一路高升,很快就從普通員工、小組長,一路升到了科長。

一晃眼,13年就過去了,陳先保工資越來越高、工作量越來越少,每天看看文件、轉轉廠子,再喝幾杯茶就下班了。

這樣的生活多舒適啊,但陳先保卻受不了,他骨子裏面就是個不安分的人,每天不斷重複的生活,讓他覺得越來越沒意思。

當時流行“下海”,陳先保的不少同事都辭職了,陳先保也越發心動,終於,1995年,已經36歲的陳先保放棄了科長一職,選擇辭職下海。

把冰棍賣到東北

居然大賺千萬?

人是自由了,那該做什麼呢?陳先保思來想去,一直沒啥頭緒。

直到有一天他接孩子放學,看到學校小賣部賣的冰棍非常火爆,小孩子一出校門就圍在了冰箱周圍,陳先保眼睛一亮,一拍大腿:就做冰棍!

陳先保的算盤打得很精,冰棍門檻低、費用不高,比較容易做起來,所以他耗盡積蓄,租了一間不到100平米的小房子,做起了冰棍。

第一批貨很快出來了,陳先保拿去和經銷商一談,這才傻了眼。

原來,做雪糕、做冰棍雖說技術含量不高,但就是因爲門檻太低,所以大家都跑來做,市面上都有幾十個牌子在競爭。

陳先保的冰棍,比名氣沒名氣、比味道沒優勢,自然競爭不過別人,第一批冰棍就只能低價處理了。

初戰失利,陳先保未免有點失望,但他很快振作起來,因爲他知道,沒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失敗了沒什麼,關鍵是能重新站起來。

道理是這麼說,但問題是該如何重新振作?

陳先保冥思苦想了很久,終於從熱播的李小龍電影裏得到啓發,把冰棍做成雙節棍形狀!

陳先保把它取名做“棒棒冰”,雖然造型獨特,但好不好賣,他自己心裏也沒底。

所以一開始,他拿出100箱冰棍到各家小賣部,承諾:“如果賣不出,錢全部退還!”

這是陳先保的一次賭博,幸運的是,他賭贏了。這100箱冰棍,一天之內就紛紛賣光,很多老闆聽說這件事,紛紛來找他要貨。

那一年,陳先保賣了100萬根“棒棒冰”,還把業務拓展到好幾個城市,陳先保就這樣挖到了第一桶金。

只是,“棒棒冰”的技術含量也不高,同行看陳先保賣得火,也開始模仿,但陳先保沒有死守這一陣地,他有了一個新想法:把冰棍賣到東北!

很多人都覺得陳先保瘋了,東北那麼冷,賣冰棍會有市場嗎?

但陳先保有自己的判斷,他曾去東北考察,發現東北不是一年四季都冷,夏天很熱,很多人也愛喫冰棍。

即便是冬天,室內也有暖氣,不少東北人都愛在屋裏穿着背心喫冰棍。

就這樣,陳先保成了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他把大量資源投入東北市場,棒棒冰一推出就大賣,先後進入了長春、大連、瀋陽等市場。

靠着棒棒冰,陳先保兩年內就在東北大賺數千萬元。

賺了大錢還不滿意

居然去賣幾毛錢利潤的瓜子

居然還成功了!

靠冰棍賺了大錢,陳先保安分了一段時間,又開始琢磨:這下又做點什麼呢?

1998年,安徽省政府組織了一些企業家到外省考察,陳先保也去了,因爲無聊,不少企業家都在啃瓜子。

陳先保一看,打趣說:“你們怎麼這麼愛喫瓜子。”話一出口,陳先保靈感就來了,大家都愛啃瓜子,不如就做瓜子!

當他激動地把這個主意和一些手下分享時,得到的卻是質疑:一斤只能賺一毛幾分的瓜子,能賺錢嗎?

這個問題陳先保不是沒想過,但他覺得,即便利潤薄,但只要做大一個品牌,進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薄利多銷,一樣能賺大錢!

於是,1999年,陳先保創立了“洽洽”瓜子。

說起這個名字,還有個故事,陳先保在爲品牌名煩惱,於是外出散步,剛好看到有一羣人在跳恰恰舞,他覺得這個名字既時尚又好聽,加上產品主打“煮瓜子”的概念,所以改成了三點水的“洽洽”。

洽洽瓜子剛面世,又面臨了重大考驗,當時瓜子品牌衆多,市場龍蛇混雜,想要打出一片天,談何容易。

但陳先保就是陳先保,他只用了四招,就把一粒小小的瓜子弄得全國知名。

1.改炒瓜子爲煮瓜子

傳統瓜子都是炒的,洽洽瓜子卻是煮的,這樣不易上火又容易入味。

而且,一包瓜子還加入了30多味中草藥,品質一下子和市面上其他瓜子區別開了。

2.產品包裝下功夫

當時的瓜子一般都是塑料包裝的,不好看還不環保,陳先保採用了環保的紅色牛皮紙,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洽洽”瓜子。

3.瓜子和卡片結合

每一包洽洽瓜子,都放了文化卡片,早期的卡片印有唐詩宋詞或漫畫,現在採用懷舊包裝,上有手寫書法,頗具中式味道。

4.斥巨資400萬元在央視做廣告

洽洽第一年的淨利潤都沒有400萬元,投資400萬在央視做廣告,無疑又是一場賭博。

但陳先保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甚至拋出“借錢也要投資”的狠話!

陳先保賭對了,這一套組合拳打出去,洽洽瓜子徹底火了!

不到4個月就盈利300萬,到了2000年底銷售突破1億,到了2001年底銷售額甚至突破4億!

車間常年晝夜不歇,產品供不應求,廠外等着拉貨的車都能排到好幾百米遠。

洽洽越發壯大,一度佔據了袋裝瓜子市場70%的份額,2011年還在深交所上市,被譽爲“炒貨第一股”。

作爲創始人,陳先保的身家一路飆升到30億元,成爲當年的安徽首富!

如何做到身家30億?

你要知道這三點

1.遍地是機會,看你能不能抓到

陳先保創業路上的每一次轉折,都是從身邊的小事中得到啓發:

決定賣冰棍,是因爲看到孩子學校旁的小賣部,冰棍賣得紅紅火火;

決定把冰棍做成雙節棍形狀,是看了李小龍電影得到啓發;

去東北轉了一圈,決定到東北賣冰棍;看到很多人愛喫瓜子,就想到喫瓜子......

身邊的小事,其實不乏賺錢的機會,關鍵是你能不能保持敏感度、獨具慧眼,看到突破的機遇。

2.賭了不一定贏,不賭一定會輸

其實眼光不少人也有,同樣一個商機,100個人可能有10個人能看到,問題是,這10個人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去做?

你敢像陳先保那樣,拋棄端了13年的鐵飯碗,還有科長的虛名,跑去賣冰棍?要是最後虧本了怎麼辦?

你敢像陳先保那樣,對着老闆說:“你先賣,賣不出我給你退錢。”要是真虧本了怎麼辦?

這完全就是一場賭博,只是賭了不一定會贏,不賭一定會輸,只有有膽量的人才能挺身而出。

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陳先保曾說過:“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快人一步,搶先去做別人沒想到的事情。”

剛進一個新領域,就要快速建立自己的優勢,不管是品牌做大、規模做大還是拓展渠道,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如果有同行開始模仿,原有的市場日趨飽和,那就要考慮開闢新市場。

總之,不能懈怠、不能停止,一直都要保持運動狀態,永遠要搶在別人前面。

158 來源:創業智庫 歡迎關注商界網公衆號(微信號:shangjiexinmeiti) 標籤 瓜子 陳先保 分享 評論 登錄後參與評論 提交 全部評論(1)

稻穀熟了

2018-09-22 17:39:35 靠的是什麼?還是靠得是什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