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冬日,没有新鲜的西红柿,于是,妈妈便为我做了一碗酸菜不烂汤。在早起的清晨,或是落日的黄昏,也会为家里人做一锅不烂汤,有时是鸡蛋西红柿,有时是酸菜豆腐。

对这种食物的情结可以追溯到30年前,这是我儿时就喜欢吃现在依然喜欢吃的食物之一。

不烂汤又名疙瘩汤,是北方人最喜爱也最普及的一种面食,因为做法简单、配料多样、营养全面,再加上既是汤菜又是主食,老少皆宜,所以成了每家的家常饭。

在家乡陵川,不烂汤的经典做法有两种。一种是鸡蛋西红柿不烂汤,一种是酸菜不烂汤,两种各有千秋。一般鸡蛋西红柿不烂汤是小孩子们喜欢,而酸菜不烂汤则更受到大人们的青睐,而且这两种不烂汤的季节也有所不同,鸡蛋西红柿的一般在夏天吃,酸菜的一般在冬季吃。

在我家里,外婆和妈妈做的不烂汤都非常好吃。小时候,夏日里昼长夜短,不喜欢睡午觉的我,经常在午后大人们睡觉时溜出去玩,因为玩得太尽兴,刚半下午,还不到吃晚饭的时间,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

那时,住在外婆家,没有小卖部,也没有零食可吃,只好缠着外婆给我找吃的。外婆就会从柜子里拿一个鸡蛋,从院子里摘一颗熟透的鲜红的西红柿,摘一小把香菜,不一会儿,一小碗色香味倶全的不烂汤就做好了,嫩绿的菜叶,西红柿的清香,片状的蛋花,看上去鲜美无比,让人垂涎欲滴,一阵狼吞虎咽,完全没有女孩子的淑女与矜持。

那个年代,不烂汤是每个孩子的加餐饭,所以记忆深刻,又因为不烂汤做起来简单方便快捷,也是妈妈经常做给我的食物。

一次因为感冒发烧,没有食欲,当坐在我旁边的妈妈一边摸着我滚烫的额头一边心疼地问我想吃点什么,我脱口而出说,不烂汤。时值冬日,没有新鲜的西红柿,于是,妈妈便为我做了一碗酸菜不烂汤。

细细的姜丝,鲜嫩的豆腐,细小均匀的面粒如小鱼般静静地躺在碗里,再加上家乡酸菜特殊的味道,酸菜的酸和姜丝的辣,极大地刺激了我的味蕾,一大碗下去,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病也觉得好了大半。

因为对不烂汤的情有独钟,感情深厚,所以也尝试着自己做不烂汤。现在仍能想起我初做不烂汤的窘态,不烂的疙瘩不是大就是小,要不水加多了,碗里的面粉粘成了一个大疙瘩,最后又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把面粉再和成面团,擀开,切成片,做成面片汤。虽然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但因为对不烂汤的钟受,让我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曾经有位比我大几岁的女朋友,告诉我一诀窍说,把水龙头关到最小的滴水状,把盛了干面粉的碗放在水龙头下面,不断地搅拌,这样,因为是水滴状所以不容易粘成团,这样的方法我也试过,但也不是最理想,后来,做的次数多了,终于知道了做不烂汤的窍门。

一是水不能一次放多了,水放的时候要细小,不能一下倒太多;二是搅拌时,拿筷子的手要轻、速度要快,如果用力大或是速度慢也容易不烂成大疙瘩,这样不仅影响美观口感也会欠佳。

一小碗拌好的疙瘩如数的散落锅里,上下翻腾,快熟之时,打入鸡蛋,打鸡蛋也有一定的技巧,打好的蛋液用勺子一下一下泼入锅里,这样打出的蛋花均匀成片状,不仅好看也好吃,再撒入少许的青菜,最后把西红柿炒熟至浓酽鲜红的汤汁,倒入煮好的不烂汤里,美味的鸡蛋西红柿不烂汤就大功告成了。

如此这般做了多次,现在做的不烂汤也有了外婆和妈妈的味道。

尽管不烂汤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但时光荏苒,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对它的感情依然如故。在早起的清晨,或是落日的黄昏,也会为家里人做一锅不烂汤,有时是鸡蛋西红柿,有时是酸菜豆腐。

满嘴芳香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间百吃不厌的美味佳肴也不过如此。

来源/鹤鸣堂

作者/韩红

编辑/雅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