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一定還留有深刻的印象,金融危機帶來的連環效應合社會影響是巨大的,那麼全球近400年還有哪些金融危機呢?

01 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爲有錢人的符號。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

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爲全民運動,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

1636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面對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衝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只是爲了購買一株鬱金香。就在這一年,爲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乾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

1637年2月,一株名爲“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就當人們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時,一場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由於賣方突然大量拋售,公衆開始陷入恐慌,導致鬱金香市場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潰。一夜之間,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瀉千里。之後,荷蘭政府開始採取剎車的行動,宣佈這一事件爲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02 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事件起因源於南海公司。南海公司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南海公司在誇大業務前景及進行舞弊的情況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票大漲,全民瘋狂炒股。

然而,市場上隨即出現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魚,試圖趁南海股價上升的同時分一杯羹。爲規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國會在6月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暴跌,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衆對政府誠信破產,多名託利黨官員因事件下臺或問罪。

03 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第二合衆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爲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

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經營不善,普遍資本金不足,監管不嚴,對未來過度樂觀,第二合衆國銀行通過拒絕接受它認爲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這削弱了公衆對第二合衆國銀行的信心。

1829年,傑克遜當選爲美國總統,他認爲第二合衆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衆國銀行。作爲毀掉合衆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

因爲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04 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1907年,美國銀行業投機盛行,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爲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當年10月,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導致該銀行客戶瘋狂擠兌,並引發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要求收回貸款,股價一落千丈。

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才使市場重歸平靜。

05 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

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裏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計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蕩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曆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06 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

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私有化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跌幅爲2.18%。

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羣心理、市場失敗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07 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佈,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

12月20日,匯率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

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1995年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

08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爲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臺灣當局突然棄守新臺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接着,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爲亞洲金融危機。

09 2007~2010: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爲次債危機。

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裏,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着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爲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範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

金融危機影響到絕非少數國家,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爆發將使全球都陷入危機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