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羽毛球遇到瓶頸感覺不到進步了?

就業餘羽毛球愛好者的特點來說,短期內在體力、技術上的提高相對較難,反而在經驗上的提高較容易。

[

如何在現有的水平上再獲提高呢?

]

所謂經驗,即處理球的能力:在主動時怎樣打;在被動時怎樣打;在相持時怎樣打。

其實業餘或專業,達到一定的境界,大家比的就是準確的判斷。

要不斷強化自己在場上的意識,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清楚對手的習慣,21分的單打比賽,一般有經驗的選手可以在頭5-10分內就適應對手了。

平常的記分,不要得過且過,如果你贏了,就想想爲什麼不能打到對手21比0;如果你輸了,要想想爲什麼會輸。

見過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他們的技術未必是勝人一籌,體力也不是很好,但卻總能讓對手消耗的多於自己,因爲他們判斷的很準,對手騙不了他。

[

如何提高判斷呢?

]

技術上來說,準備的姿勢很重要,雙腳是右腳略前還是略後,各有優點,要注意比較,如果對手喜歡壓後場,而你的右腳略前就會比較被動,但對手喜歡吊前場就不同了。

球拍的擺位也很重要,儘量要在身前把球擊出,一來發力容易,二來速度快了,但變化可能會單調一點,不能一概而論;女子一般少有反手打得好的,那你的中心位置就不能象男子一樣,要略偏反手區方便你的移動,一般你站的位置擺的注意力不用太多,但你相對空出的位置就要打醒12分精神,隨時準備出擊。向後的移動。

注意,必須養成側身的習慣,這就是爲什麼站位時總要有一隻腳略前或略後的原因,從啓動到移動能方便你快速側身。

上網打網前球,本人的經驗是持拍手要向前伸出(肘關節略彎,但角度是確定的,不要做伸縮的動作),在移動上前時很重要,你的手就象一把尺,可以令你調整好步距,在球拍到達擊球點時就是你最後一步上網了,不會少走也不會多走,放網和搓球肘關節都應是角度不變的,讓你的手腕和手指完成動作。

你想要打什麼球都應該在出手前確定好,假動作也是,不然只會騙了自己騙不了別人。

女子上網的最後一步要注意練習蹬跨的技術,會讓你的能力明顯加強。

打反手,擊球點很重要,當你背對球網時要儘量讓球在你的身後,怎麼讓它在身後?判斷及時,轉身及時再加上要善用腿力和腰力咯~

很多人喜歡看比賽,但筆者真正要學東西,其實看的比賽不必多,只要錄好一盤帶子就行了,關鍵是要反覆的看:專門的看步法,專門的看手法,專門看球路,特別是一些國際比賽,一場冠軍級人馬的較量,隨着你水平的提高,你不同技術階段看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本人錄的一盤94年的印尼公開賽錄象,看魏仁芳和佐戈的對壘就看到現在,記住你不是隻看熱鬧的門外漢,而是要從中學東西的。

[

平時打球想些花樣,記分好玩吧?

]

不要老是一般比賽的記分,試試半場記分(高密度的擊球,對練控球較好)不光是直線半場記分,也可以對角半場記分;網前球記分;平抽球記分;只限一方攻擊或一方防守的半場或全場記分;一打三,一打二記分也行。

有個朋友叫阿輝,打起球來他的動作真是一點都不好看,技術上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象個經典的菜鳥,但其實如果論雙打的能力,卻不在廣州任何業餘高手之下。

他打球的時間不多,每週一兩次,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自己技術或動作不好就不能打好球,要贏球不難,只要知道對手打哪,知道自己這一球和下一球要打哪就行了。

業餘的運動員,與其被動要別人來教,不如主動向別人去學,不管你打贏人家也好,輸給人家也好,只要某一方面比你強就可以做你的師傅。

初學者必學!剖析羽毛球高遠球不到位的“十大問題”

握拍問題

沒有采用正確的正手握拍法握拍,習慣“一把抓”,用類似於網球的“西方式”握拍法握拍去拍打來球。

側身問題

身體正對球網擊球,準備時沒有先半側對球網。如此,不但影響了擊球動作的隱蔽性,而且也影響了有效利用身體蹬轉的力量來協助上肢發力擊球。

擊球點問題

擊球點沒有選擇在右肩的前上方,偏低、偏前或偏後。通常是偏低的更普遍。

【1】擊球點偏低,容易使揮拍不夠充分,更加影響發力。擊球的時機或早或晚,就會打不到球,或者打到拍框上。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喜歡等着球來,而不是主動去迎球。

【2】擊球點偏後,回球一般飛得高,但飛不遠,不能回擊到對方後場,且球速較慢,容易被截殺。主要原因是判斷不及時,啓動慢、移動慢,,導致擊球時人在球的前面,擊球點偏後。

抬肘問題

抬肘位置要適中,不能太高,否則不容易發力。抬肘不是先抬肘再擊球,應該是擊球與抬肘同時進行。

內旋外旋問題

小臂先外旋引拍蓄力,而後再揮拍內旋發力,一定要注意這種螺旋式的力量傳遞方式。

手臂伸直問題

不是先伸直等球打,擊球前手臂不是直的,而是在擊球的一瞬間伸直。

鬆緊問題

動作僵硬是初學者常常出現的問題,因爲注意力過於集中,身體緊張,握拍太緊,使上臂前臂肌肉過於緊張,在擊球瞬間,腕部、肩部不夠靈活、放鬆,擊球力量缺少鞭打式的加速效果。不僅擊出的球力量不夠,也容易很快疲勞,或者出現頻頻漏球情況。所以,架拍、引拍、揮拍時,肩關節、腕關節,握拍手都是放鬆的,只有擊球瞬間,握緊球拍發力。

側身問題

擊球時拍面問題:正確的擊高遠球要求,在即將擊球瞬間,拍面由稍後仰在閃腕動作下成“立”拍面(即手腕打直),且拍面正對擊球方向。

發力問題

這個是高遠球質量高低的關鍵。側身後,首先是右腳蹬地,左腳放鬆,身體除肩部肌肉和右側腰肌稍有壓力外,其他部位如腹、背、手臂、手放鬆。蹬地力量傳導到腹部以後,右腳也已卸力。如果擊球的同時腳還在用力,發力就不對了。蹬地後施加給腰腹的壓力要通過轉體完全傳導到手臂並擊球。

收拍問題

擊球后,球拍不是順慣性收拍於體前,而是將球拍朝右下方揮動,收拍於身體右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