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有報道稱,中國內地導演姜文執導的《邪不壓正》將正式參與明年的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逐,這是姜文作品第一次代表中國內地走向奧斯卡舞臺。同時,代表中國香港的《紅海行動》和代表中國臺灣的《大佛普拉斯》也將同臺參與中國“申奧”!另據瞭解,目前各國選送競爭最佳外語片的片單已全部公佈,共87部影片參與角逐,其中年度熱片《小偷家族》、《羅馬》、《燃燒》等呼聲很高。

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之前,中國已有《金陵十三釵》、《梅蘭芳》、《滿城盡帶黃金甲》、《英雄》、《一九四二》、《雲水謠》、《戰狼2》等多部電影先後參評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無一不折戟沉沙,中國,至今只有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斬獲該獎。目前,該獎除1953第26屆未頒獎之外,已有59部各國影片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榮譽,其中意大利獲獎13次,法國緊隨其後12次,日本也有3次將該獎收入囊中。

2019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中國影片會不會榜上有名?姜文口碑和實力俱佳的《邪不壓正》會不會滿載而歸?我們只能祝他好運!

《邪不壓正》走紅奧斯卡,姜文新夢想會得逞嗎?

姜文一直是馮小剛的對手,馮小剛曾不止一次地感嘆:姜文最好別拍商業片,只要一拍我就完了。但事實上,他們倒是相安無事,他們的電影每每最後都能賺得盤滿鉢滿。

《邪不壓正》是姜文自導自演“民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他最新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小說根據張北海小說原著《俠隱》改編,講述了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爲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衚衕巷陌,隨着他調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馬的鬥智鬥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務、親日分子、豪門舊戶、黑幫老大、交際花、外國記者等輪番上陣的故事,影片7月13日在內地上映後,累計獲得5.83億票房。另外,獲得第55屆金馬獎6項提名,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許晴)等。

時隔四年,姜文攜《邪不壓正》強勢歸來,在電影迷心中一片叫好,電影劇情簡單卻內涵複雜,有人這樣評論說,新作完美地延續了《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風格和內涵,沒有《讓子彈飛》那麼酣暢淋漓,也沒有《一步之遙》那麼晦澀艱深,卻是個很“講究”的電影,在商業訴求和個人表達之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或表達了姜文對國民劣根性的一種思索。滿分10分的話,電影可打9分。

這樣一部電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會不會買帳?或許姜文心底已有有譜,談電影時,許多場合裏,他愛強調說,“功夫在詩外,想把電影拍好,不是老看電影就可以,應該更多地理解人生,積累自己獨到的見解,電影像一支筆,是一個用來表達的工具而已。”“電影一定要有堅實的基礎,“我在孤獨的時候會想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會變成後來拍的電影,所以電影的根兒是從孤獨的時候來的。”

姜文本人像他的電影一樣有故事。他生於1963年,本名叫姜小軍。出身于軍人家庭的他,從小黝黑乾瘦,沉默寡言,貌不驚人,還經常“捅婁子”,但他做“壞事”還有自己的一套風格,從不藏着掖着,是我乾的就是我乾的,十分坦蕩。爲了讓其的性格能夠文靜老實一些,姥爺給改了名字,這才叫姜文,但性格這東西是打孃胎裏就帶出來的,因此改名之後也沒少挨母親的揍。

10歲時,姜文父親退伍,舉家搬遷至北京內務部街。父親帶着全家輾轉了幾個城市之後,最後落腳北京大院。在北京,已長大成人的姜文過得並不如意,每天在一個機械廠做體力活,他時候的經歷,他說,“每天像毛驢一樣重複着圍磨般的工作,那時候人生最大的糾結就是喫炒飯省錢還是喫炒麪省錢。”但不管在哪裏,姜文始終有自己的電影夢想,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爲了電影的,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考了3年,1980年他終於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大門。

關於姜文上大學的軼事,一直流傳着一個段子:那一級的男生特別鬧騰,時常擾民,隔壁衚衕居民就給街道提意見。姜文和他同學知道了,就喬裝幹部,去居民家敲門家訪,讓他們把這事寫成材料簽字,最後一本正經地說:“相不相信組織?相信就別鬧了,等我們落實這個事兒。”

當“主旋律”被拍成大片,《紅海行動》 的新可能

《紅海行動》由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是一部動作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影片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中國香港上映 。目前獲得的最高榮譽是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有人評論,這電影超出預期,非常刺激,片尾沒有強行拔高主題,或充斥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整部影片,山地、沙漠、空降等各類地形和作戰任務幾乎都有所涉及,幾場大戰甚至血肉橫飛……一段時間裏,這部打破了人們心目中刻板印象的“主旋律電影”在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刷屏,被譽爲“超越好萊塢”的戰爭大片,還取得了近三十億的票房佳績。

林超賢無疑也是一位骨子裏熱愛電影的人,早在1984年,未滿20歲的林超賢就趁着放暑假的間在一家電影公司打雜,但直到80年代末期,他受聘於嘉禾電影公司後遇到了師傅陳嘉上,纔算開始開始了他的電影之旅,1998年以一部《野獸刑警》拿下了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桂冠,後來他北上求藝,摸索出一條獨闢蹊徑的電影之路,那就是用“暴力美學”將動作類型片從一而終,推向極致。

林超賢在大陸曝得大名,是從一部叫做《湄公河行動》的警匪動作鉅製開始,那時,有人說主旋律類型片基本被他做到頭了,也只有他才能將將主旋律的訴求置於出色的類型片經驗當中,夠刺激,夠緊張,夠血腥,全片都是打,全場基本沒什麼文戲。其實,1997年,他就以執導《G4特工》開始電影生涯,其後,《江湖告急》、《證人》、《激戰》、《線人》等警匪片讓他漸漸家喻戶曉,以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各種獎項紛至沓來,也曾入圍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近年來,香港電影較爲低迷,但林超賢卻是一個“另類”,他幾乎每年都有新片,且均叫好叫座,已成藝術與商業俱佳的“林超賢電影”品牌此次《紅海行動》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角逐, 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可能性有多高?據稱,林超賢渾身充滿鬥志,信心滿滿。

《大佛普拉斯》想把臺灣帶進奧斯卡

非紀錄片影迷,知道《大佛普拉斯》的不多,但圈子裏一提起黃信堯,都對他刮目相看。這個1973生,比姜文和林超賢要年輕許多的臺灣男人拿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獎,而且,他有情懷,不惟名利,儘管常在喫喝拉撒睡的瑣碎中掙扎,但他始終對錢不是很有興趣,對賺錢也不是很積極,心中只愛觀察社會,愛拍紀錄片。

《大佛普拉斯》是黃信堯最新的電影,影片由葉如芬、鍾孟宏監製,陳竹升、莊益增、戴立忍、張少懷等主演。2017年10月在中國臺灣上映後好評如潮。在2017年臺灣電影金馬獎上,《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五項大獎”出盡了風頭,而他的導演黃信堯也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和最佳新導演獎;201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該電影被評爲最佳兩岸華語電影;而日前,又被確認將代表中國臺灣地區角逐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大佛普拉斯》講述的不是一個有看點的有情節衝突的故事:兩個窮鬼和一個有錢人的故事。兩個窮鬼一個叫菜埔一個叫肚財,是一對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每天都是撿垃圾喫剩飯;一個有錢人叫黃啓文,海歸藝術家,有一間製作室,開着大奔,跟市裏的高層人物來往密切,黑白兩道都有人。菜埔和肚財在下面,黃啓文一個高高在上面,三個人像是一個三角形,他們的故事撐起了一起人間的紛擾……歌裏總是唱着“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但這卻不是講一個底層人民奇蹟翻身的故事……

這樣一部表達臺灣農村和城市交界地地區那些底層小人物以及地方政商人物的生活樣貌還帶有紀錄片性質的黑色幽默劇情電影爲何能贏得如此的掌聲?這也許就是生活吧,它能讓你活的想哭,但又情不自禁的笑出聲來,拍紀錄片近20年的黃信堯說,這確實不是一個工業流水線商品,而他從不打算在電影里美化生活,但也沒想矮化它。“黃信堯對這個世界有很多關懷,就算忿忿不平,他都會用一種溫暖且幽默的方式分享給大家。很多事情不用大聲疾呼,也不用講道理,大家都會懂。”和導演文晏合作過《嘉年華》的陳竹升如此評論黃信堯。

談及他的電影,黃信堯說,“我能夠理解我電影里人的苦處,但我最多也只能理解而已,不能有什麼幫助。”——但如果讓《大佛普拉斯》走向奧斯卡了呢,結果會如何?但願《大佛普拉斯》有這樣的好運氣。(蔡 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