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的國產電影市場,一般觀衆只會記得《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 《邪不壓正》、《一出好戲》、《影》、《無名之輩》、《無問西東》等,也正是這些國產大片扛起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大半河山,10%的影片拿走了90%的票房。僅《唐人街探案2》票房就突破35億,然而,在這些票房燦爛的大電影背後,是更多的是那些不被關注的雄心勃勃上市最終卻灰頭土臉黯然離場的小電影身影,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已上映的477部電影,其中就有178部電影票房未過百萬,他們的票房相加在一起才3800萬元,僅佔全年上映電影的三成多,還值得注意的是,頗有幾部投入不少的電影僅僅獲得1000元左右的票房,“還有這樣的電影?”許多網友表示不解,“這樣的電影不僅收不回成本,怕是電影全體演職人員的一場揮之不去的噩夢吧?”

《無法觸碰的愛》、《青春正藍》、《鐵籠》……你一定沒看過

貓眼專業版數據披露,今年入市的178部票房未過百萬的影片當中,《無法觸碰的愛》、《青春正藍》、《鐵籠》、《輕輕握住你的手》、《正好的我們》、《笑神窮不怕》、《心靈救贖》等15部電影票房均未過萬,最低一部《亭城之戀》僅獲得1000元票房,該電影由安徽滁州市委宣傳部、滁州市文聯與中廣視線影視傳媒合作拍攝,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擔任總監製,市委書記等市領導當時還參加了首映式。講述了平凡女孩高雅與富家子弟林楓這對親密戀人的故事,2018年3月登陸全國院線,可惜幾乎沒有買票入場的觀衆。

而票房超過50萬元的影片24部,佔比13.4%,其中《無眸之殺》、《泡菜愛上小龍蝦》、《忠犬大營救》、《村戲》、《萌學園:尋找盤古》、《有五個姐姐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張藝謀和他的“影”》票房超過80萬元。

以2018年開年最慘電影《無法觸碰的愛》爲例,2018月1月12日上映到下線,一共才共收入4123元。其實,從男主、女主的實力,導演徐藝華也不能說是默默無聞,而且,電影上映前,還在長春長影電影院舉行了規模不少的媒體見面會,備受媒體與業內界人士期待。

徐導對自己首導的愛情大片也一度信心滿滿,他表示,自己從小熱愛電影,也富於經驗,更不缺夢想和勤奮,曾參與了《大碼頭陰差陽錯》、《特警突擊隊》、《致命籌碼》、《婚姻大事》等衆多優秀電視劇的拍攝,相信《無法觸碰的愛》優良的製作會換回可觀的票房。

然而,這部歷時一年多完成的電影到底還是入不敷出,令人費解地全軍覆沒。出品人劉洪建對此一聲嘆息,“我們雖然做好了自己的製作和宣傳,但沒能在一個合適的檔期上映……這個東西現在看來只能隨緣了,未來投資電影我會更加審慎!”

《無眸之殺》雖然沒有這麼慘,但也離預定目標相距甚遠。這部由沈嶸編劇並執導的大銀幕電影,歷時5年完成,今年3月23日正式全國上映,影片由北京達觀天下影業有限公司、星光聯盟影業無錫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優壹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燦映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發行,當時業內普遍看好影片會成爲2018年度的票房黑馬。有網友認爲《無眸之殺》算是懸疑片裏比較良心的,也符合邏輯,懸疑氣氛凝重結局出乎意料的好電影,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電影!——然而,當電影票房首日破20萬後卻再也沒有什麼長進,最終徘徊在80萬的門檻上。

太多這樣的影片影響和收入微乎其微,讓製片人和演職人員不服和叫屈——但不服不行,電影要販賣的不是浪漫主義,而是赤裸裸的現實主義。但造成國產電影的如此囧境,還另有原因,一影視公司老總表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爲電影市場大熱使得資本不斷湧入所致,大部分電影在“裸發行”,不顧排片率、票房情況進行上映,結果當然會慘不忍睹。

中小電影公司是小電影背後的推手

梳理178部票房未過百萬的電影出品方,不難發現,他們幾乎都是中小電影公司推出的,註冊資本在幾十萬規模的佔據8成以上,在影視圈內佔有一席之地的公司鳳毛麟角,另外,這178部影片中出品方達到近400家,其中80%的出品方全年僅出品一部電影,

對中小規模的影視公司而言,他們知道,想要跟影業巨頭搶超級體量的電影項目贏面不大,甚至從它們那裏分到一杯羹都很難,與其如此,不如自己去開發那些“大佬們”尚未看到、或是看不上的新觀衆市場,在細分領域裏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是它們的生存之道。他們很多想步因爲一兩部電影而崛起成大新公司的後塵,比如因出品《小時代1、2》而知名的大盛國際,出品了《畫皮2》的麒麟影業。

但獲取這個生存之道並不容易,票房收入僅3萬的《盯上小偷的賊》由北京影迪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發行,據介紹,該公司主營業務並不是影視,而是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技術開發、轉讓、推廣;教育諮詢;承辦覽展示等,如果活動;會議服務;影視策劃等。同樣,哪怕請來了姜昆李金斗兩位相聲演員做監製,想通過《笑神窮不怕》的出品分一杯羹的北京連亞方舟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也“入不敷出”,公映當天,只有70人入場,全國票房不足兩千元,十分尷尬。

另外,一些參與電影的出品方爲旅遊類等業態並不完全關聯的公司,拍電影更多時候只是爲了品牌植入、廣告投放,以類達到宣傳推廣和文化積累的作用,他們寄希望於走電影文化這條路線爲以後的宣傳製造噱頭。如,《五度空間》的出品方廣東千年瑤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尋找女神@嬌阿依》的出品方彭水九黎文化旅遊投資公司、《策反》的出品方寧波梅溪谷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等。

就算大公司,如名聲在外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北京新片場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據瞭解,其先後累計融資金額數億元,目前市值11.8億元人民幣,截至2018年中,累計出品、發行近兩百部作品,發行項目總點擊量高達23億,曾打造了包括網絡《鎮魂法師》、《捉妖大仙》、《寶塔鎮河妖》等爆款項目。但其第一次嘗試院線的電影《九門提督》,卻僅僅獲得9042元票房。而由愛奇藝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北方一片蒼茫》也只獲得了毫不理想的73萬元票房。有網友評論《九門提督》與其說是新片場的創意十足的向電影院線的進軍,不如說是在電影業自取其辱。

有專家稱,當下的電影產業,正處在競爭激烈的洗牌期,中小規模電影公司的發展前景,想要跟影業巨頭搶超級體量的電影項目贏的希望很不大,甚至從它們那裏分到一杯羹都不容易,但挑戰與機遇同在,中小規模電影公司應該着力去開發那些“大佬們”尚未看到、或是看不上的新觀衆市場,在細分領域裏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主要靠好內容,好內容永遠有市場,如果有專業與經驗,成功機會更有保證。如,福建恆業,多年來一直堅持走類型片路線,而漸成氣候,前期作品是以恐怖片爲主,近年來調整了戰略,主打驚悚、女性、喜劇,由其出品的《被偷走的那五年》、《閨蜜》、《京城81號》、《戰狼》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蔡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