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是一名90後,身邊的朋友、同學也大多是90後,大學畢業3年左右,有幾個普遍的現象在筆者身邊悄然發現,看似不一樣的想象背後卻大都指向一個命題——房價,而房價背後折射出的是年輕人對未來的焦慮,後“房奴”時代:這一屆90後開始對高房價說“不”。

(1)90後大都不願意結婚生孩子了

這些年人口學家一直在呼籲社會關注“低生育率”問題,矛頭直指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

我國近十年經濟的騰飛,得益於人口紅利,然而隨着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加之出生人口越來越少,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現在大家都知道人口紅利對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可是無論上一輩人怎麼安利,年輕人就是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房子,或者說高昂的房價。

買不起房的背後,是與房子本身綁定的教育、醫療、民生等城市福利有關。

國家也一直在着手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建更多的廉租房,租賃同權在各地落地,降低落戶門檻等等。然而,房價依然是阻擋在年輕人前面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的背後,是一個叫做“家”的安全感。

與其說現在的90後低生育慾望,不如說是這個社會正步入“往低慾望社會”,值得我們警惕。

(2)超前消費讓年輕人不願意做“房奴”

前段時間,螞蟻花唄一個小小的改動,被推上了熱搜,引發了社會關注的一次小高潮。這個改動其實也不大,不過是改變了花唄的還款日,除了原本的9號還款,還可以選擇15號以及20號。

這個改動的初衷,不少分析人士認爲,是爲了照顧那些月中或月末發工資的人羣,畢竟距離發工資越久,手頭的錢越少,越難還花唄賬單。

其實,這個改動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關注,還有一層內在的原因——很多年輕人已經存不了錢了,超前消費正透支年輕人的焦慮。

我國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批批金融貸款機構,而P2P的暴雷,更是暴露了這個行業潛在的風險,年輕人在沒有當房奴前,就已經當了“X唄努”。

每個月還貸的壓力,讓年人氣提前瞭解到了做“錢努”的壓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考慮買房,不再希望被一套房子套住生活質量,不過他們依然會選擇超前消費,只不過大多在可控範圍。

(3)身邊的90後已經開始艱難創業了

高房價的背後,是實體企業的如履薄冰,這些年實體企業的艱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有企業家如是說——

現在是近十年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這句話或許有點悲觀,然而卻說出了實業的艱難,尤其是地價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高漲的今天。然而,儘管如此,身邊的90後還是陸續投身創業大軍中,因爲相對於創業的艱難,打工更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90後裸辭創業,往往會投身電商行業,有些有資源的90後會選擇開奶茶店,做餐飲,頭部90後會做VC,不管哪種形式,中國的年輕人,從不缺夢想。

無論是從對結婚生育的抗拒,還是對職業的牴觸,最終都折射出高昂的房價提高了年讓人的生活成本,讓年輕人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又堅持一些東西。無論如何,90後作爲“最焦慮”的一代,從不缺夢想,只不過90後想要的是質量。

未來的地產行業依然會受90後追捧,他們追去的不僅僅是鋼筋水泥,更多的是對品質的追求,對生活的嚮往。房價真的不能再漲了,房子的質量也不能再是“豆腐渣工程”,房地產這個行業正想着90後期望的方向發展,至於要多少年,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