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和親的,而且在強大的漢軍把匈奴打得漠南無王庭漠北無王庭之後,依然是和親的。唐朝是和親的,即使是李世民成了天可汗,也依然有不少宗室之女乃至公主遠嫁番邦。

我們翻閱史料卻發現,經常被周邊異族吊打而被稱爲肥羊的宋朝,從來就沒有和親記載。於是我們產生了一個疑問:是不是宋朝比強漢盛唐還有骨氣?宋朝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漢朝的和親,要分兩個階段,但這兩個階段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算“明媒正娶”,老丈人和女婿的關係,是雙方都承認的。漢武帝之前,和親女子不太受重視,當上閼氏(單于正妻)的很少,匈奴單于更看重的是以陪嫁之名送來的金銀財帛和百工匠人。

漢武帝之後,嫁過去的宗室女甚至宮女,都必須當正妻,因爲那時候無論是匈奴殘餘勢力還是新崛起的部族,都以“漢家女婿”的身份自豪。他們即使明知道娶到的是水貨,也要當正牌公主對待——這就是他們的護身符,各部族誰也不敢把“漢家女婿”怎麼樣。娶到“漢家公主”,等於得到了大漢天子的承認,可以安心當他的土皇帝了。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唐朝的和親更是奇葩,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天價彩禮就成了常態,小國之君經常被要得傾家蕩產也很正常。有時候李世民還獅子大開口,直接讓人家割五個州郡當彩禮。也不知道天價彩禮之風,是不是從李世民那裏流傳下來的。

我們要強調一點:要娶唐朝宗室女,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承認唐朝的正統宗主國地位——唐朝宗室女只嫁將相之後和藩屬國之君。

但是唐朝太強盛了,藩屬國太多了,王公大臣將相之子搶完之後,宗室女就不剩幾個了,根本就不夠藩屬國分的。於是藩屬國之間開始互相詆譭拆臺,甚至掐得死去活來。

當年吐蕃看突厥和吐谷渾“皆得尚(娶公主不能說娶,只能說尚)中國(那時候的中國是番邦對中原王朝的敬稱)公主,獨吐蕃素來向隅”,心裏不平衡,就派出使臣,願意出十倍的彩禮,也當一當唐朝女婿。

唐太宗本來是準備答應了的,但是吐谷渾的國王跟吐蕃有點積怨,就湊上前來“使壞”:“吐蕃僻處,未識王化。”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吐蕃使臣回去向他的贊普(國王)棄宗弄贊打了小報告:“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六·吐蕃》,下同”

惱羞成怒的棄宗弄贊狠揍了吐谷渾一頓(發兵以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上,其國人畜併爲吐蕃所掠),然後帶領二十萬大軍、抬着無數金銀財寶“武裝迎親”,而且撂下狠話:“若大國不嫁公主與我,即當入寇。”

要知道李世民可不是嚇大的,手下的驕兵悍將也聽不得半句囂張話,吏部尚書侯君集、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左武衛將軍牛進達(跟秦瓊程咬金一起陣前投唐的那個,小說中叫尤俊達,某地方言牛進達同於尤俊達),只帶着五萬唐軍,就開赴前線迎戰二十萬吐蕃大軍。

五萬對二十萬,看似兵力懸殊,但一打起來才知道,五萬唐軍也太多了多。還沒等別人出手,秦瓊程咬金原先的跟班牛進達就衝了上去,一頓陌刀(蔡東藩說是青龍偃月刀)亂砍:“進達先鋒自松州夜襲其營,斬千餘級。弄贊大懼,引兵而退,遣使謝罪。”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被打服了的棄宗弄贊獻上“金五千兩,寶玩數百事”,這才做了李世民的女婿。這個女婿可是比一般的兒子還孝順,李世民有事兒,他跑前跑後張羅:“王玄策使往西域,爲中天竺所掠。吐蕃發精兵與玄策擊天竺,大破之,遣使來獻捷。”

李世民徵高麗,還沒等吐蕃出兵,唐軍已經凱旋,棄宗弄贊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半子之責,就趕緊上表祝賀:“聖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國,併爲臣妾……夷狄(吐蕃自稱)才聞陛下發駕,少進之間,已聞歸國(我這邊剛要去幫忙,您那邊已經把事兒擺平了)。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這馬屁拍得高明)。奴(太過自謙了吧?)忝預(有幸成爲)子婿,喜百常夷。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那大鵝是黃金鑄成的,足有七尺高,至於有多重,那就不好說了,而棄宗弄贊獻上這隻金鵝,是給唐太宗裝酒用的:“中可實酒三斛。” 可以肯定的是,金鵝不是空着肚子來的,因爲吐蕃葡萄酒在當時就很有名,七尺金鵝裝葡萄酒,也算過度包裝的鼻祖了——誰說番邦憨直不會來事兒?那得分跟誰!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強漢盛唐通過和親,撈了不少好處,而宗室女甚至宮女以“和親公主”的身份出嫁,也極少有不樂意的:去當主母、生太子,可是比嫁給官二代強多了。

但是宋朝卻從來就不和親,不管是面對強大的遼還是兇悍的金,一向是隻花錢買平安,從來不把公主帝姬(宋徽宗依周禮改公主爲帝姬)嫁給遼金狼主君王。這是不是說明宋朝比強漢盛唐還有骨氣呢?膜拜宋朝的人請不要高興得太早:宋朝就是想和親,人家也不要,怕亂了輩分。

宋與遼金的關係一直在發生變化,一開始是“兄弟之邦”,後來就管人家叫大爺了——“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侄大宋皇帝桓謹致書於伯大金皇帝闕下”,這就說明了宋朝和金國的關係。

如果按照輩分相同的規矩和親,宋欽宗趙桓豈不是要把親媽或者七大姑八大姨嫁給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他就是肯嫁,完顏吳乞買也不肯要。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宋朝的君王,一開始叫皇帝,後來叫宋王,再後來叫“南宋國主”,倒黴的宋徽宗宋欽宗更是被封爲“昏德公”“重昏侯”,試想一下,哪一個遼金皇帝會娶他們的女兒爲妻?宋朝後來已經以金國藩屬自居,請問哪有藩屬國有資格跟宗主國搞和親的?

遼金不跟宋朝和親,還真不是因爲宋朝的公主帝姬不漂亮,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辦法:不用娶,搶就行了。

“以帝姬、王妃一人準金一千錠,宗姬一人準金五百錠,族姬一人準金二百錠,宗婦一人準銀五百錠,族婦一人準銀二百錠,貴戚女一人準銀一百錠,任聽帥府選擇。”

這是宋欽宗趙桓親自畫押的宋金協議:不但皇家女眷明碼標價,金人還要親自驗貨,殘次品是不要的。奸相蔡京雖然已經被流放致死,但他的兒媳婦還是以“貴戚女”的身份,折價一百錠白銀,送過去沒幾天就被折磨死了。

漢朝和親唐朝和親,宋朝爲啥不和親?是宋不肯嫁還是遼金不屑娶?

​而且妻女被搶了之後,宋朝君主還得感恩戴德,這一點咱們看看曾經在宋朝忠臣良將面前不可一世的徽欽二帝是怎麼寫感謝信的。

“臣佶伏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賜內族爲婦,具表稱謝……臣無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昏德公表》”

“忽有聯親之喜……既冒寵榮,愈加驚悸。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唐仁及物,舜孝臨人,故此冥頑,曲蒙保衛。《昏德公又謝表》”

“天意曲全,聯瓜葛之親。聖恩隆大……雖天地有無私之覆載,而父母有至誠之愛憐。《重昏侯謝表》”

這是昏德公趙佶重昏侯趙桓被金人徵召了六個女兒姐妹之後,給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寫的謝表。把吳乞買比作唐堯虞舜、重生父母再造爹孃,他們的先人九泉之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

連和親的資格都沒有,還能說宋朝比強漢盛唐更有骨氣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