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学的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导致死亡的原因:90%以上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亡是因为其并发症,而不是糖尿病本身引起的。

糖尿病是进展性的慢性疾病,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导致器官和组织的损害,出现各样的慢性并发症,会波及到人体的多种器官和组织,从内到外,而且绝大多数的并发症治疗手段很有限。应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预防是关键的。


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的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大血管慢性并发症,这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心脑血管的疾病经常称为糖尿患者的头号“杀手”。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这类血管并发症的表现有胸痛、胸闷、沉重压榨感,严重的情况会出现心肌梗死、心衰;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表现有肢体麻木、头晕,严重会出现脑血管堵塞、血管破裂引起瘫痪或者死亡。

早期的应对措施

1.保持合理体重,坚持运动,健康饮食,饮食上可以吃一些含有EPA的食物,譬如深海鱼、少量的坚果、亚麻籽油。2.坚持低盐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要少于6克。3. 维持低密度脂肪酸胆固醇达标,要避免高脂肪的饮食,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脂,合理使用降脂药物。4.定期的测量血压,血压值应在140/90mmHg以内。5.科学地使用降糖类药物,维持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

糖尿病引发的肾病

这是常见的微血管糖尿病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0%~40%,容易造成肾功能衰竭。疾病的逐步延申,有半数以上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蛋白尿,肾脏的早期损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持续损害病重后会出现大量的蛋白尿,从而发生肾功能衰竭。

早期的应对措施

积极检查肾功能是否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蛋白定性;如果条件允许,要做β2-微球蛋白测定和尿微量蛋白测定,及早发现糖尿病性肾病。饮食上要避免暴饮暴食,不能突然大量进食肉类,禁止不吃主食的减肥,科学的补钙,喝足够的水,不滥用药物。

视网膜并发性病变

眼部毛细血管很细小,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身体环境,最先出现问题的也是这些血管,很容易造成硬化、出血,同样有失明的风险。所以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20%以上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8%会造成视力的丧失。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看东西重影,模糊扭曲、飞蚊症、黑影等,眼底黄斑受损,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早期的应对措施

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注意科学用眼,要少看电脑、手机,平均用眼30分钟就应该休息一下。饮食要多吃深色的食物,譬如:胡萝卜、西蓝花、紫甘蓝、彩色辣椒、玉米、南瓜等。也可以吃一点羊肝或者猪肝。


糖尿病足病变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患者下肢缺血或者周围神经病变引致的足溃疡、足坏疽。这是糖尿病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需要截肢。

1. 患肢皮肤干燥,下肢缺血导致皮肤肌肉萎缩,皮肤发凉,色素沉着。

2. 下肢麻木、刺痛、感觉丧失迟钝,走路会有脚踩棉絮的感觉。当有外伤的时候,保护机制缺失出现溃疡。

3. 因肢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伸肌失去正常张力平衡,造成槌状趾、弓形足、鸡爪趾等下肢畸形。

4. 走路的时候容易感到疲惫,疼痛,常见症状是间歇性的跛行,蹲下起立困难。

5. 皮肤有伤口或起水泡,伤口容易感染,产生溃疡、坏死,伤口难愈合。当情况恶化到糖尿病足的时候,治疗很困难,花费很贵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早期的应对措施

1. 控制血糖,让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积极降糖降血脂。

2. 每天检查自己的双脚,注意保护双脚,避免鞋袜不合适。每天洗澡后要擦干脚,洗的水温要低于37度,不适宜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对双脚直接保暖。不要赤脚走路。

3. 定期检查引起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和胼胝等。

4. 选择鞋子的时候最好选布鞋,因其鞋内比较的平整,柔软,透气。夏天尽量不把脚趾,脚跟部暴露在外,这会造成足部损伤。袜子尽量挑选纯棉舒适不会过紧的袜子。

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是一场持久战,只要疏通好和保护好我们的血管,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糖尿病虽然难完全治愈,但却能控制影响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