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

有些糖友说,我明天只吃一碗甚至半碗的主食,多一点血糖就会高,不敢吃淀粉啊。殊不知,淀粉吃的分量不够导致能量缺乏会引发很多其他问题。身体为了补充淀粉那一部分缺失的能量就会把我们吃进肚子里的肉类和其他蛋白质当作粮食消耗掉。长久以后,身体就无法维持应有的肌肉量,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消瘦,肌肉的萎缩会导致人慢慢丧失运动能力。除了身体上,不吃淀粉主食也会导致糖友们情绪波动、精神焦虑,睡眠质量不好、多虑多思。

所以我们每日摄取的淀粉分量应该是多少呢?建议每日最少5~6两。女性如果不是从事太重的体力活动,考虑可以每日5两主食;男性则是6~7两。这样分配到三餐的话,每餐大概为1.5-2两(以上均为生重)。不建议过量地吃,但是要按量吃够。

有的糖友们就会问:当我吃了适量主食,我的血糖升高了怎么办啊?吃了主食后血糖升高了,可以通过运动和药物解决,不能通过不吃主食来解决血糖升高的问题。

糖友们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我患了糖尿病就一定不能吃精细粮食了,只能吃粗粮?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不是误区,因为那部分人确实只吃粗粮为主。但是对于那些刚确诊患上糖尿病的人来说,他们一贯都在吃精细粮食,突然换成粗粮,突然就很不习惯了。这些患者认为,只要一吃细粮血糖就高,所以不敢吃。

其实吃了该吃的东西,但血糖升高,这不是说明不该吃,而是说明要吃还要配合其他办法。精细粮食,消化吸收比较快,血糖升高会比较高,但消化吸收快也有它的好处:消化功能不好或者年纪比较大身体比较弱的人,吃粗粮吸收不了,精细粮反而更有益处。

所以,吃主食要考虑粗细粮食相互搭配,一份粗粮搭配两至三份细粮,可以在某一顿饭按照这个比例吃,可以三顿饭中一顿精细粮一顿粗换着吃。

身体较差,瘦弱的人,少吃粗粮;肥胖,身形健壮的人,可以增加粗粮的比例。这个要看个人身体差异来定。

除了粗粮,进食蔬菜也是我们增加纤维素的一个方法,可以和精细粮搭配一起吃。


误区2:患上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有些糖友觉得,水果太甜了,患上糖尿病以后几乎不敢吃水果。但是我们要知道,大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数不如主食。而且水果对我们身体的益处也很多:

水果能促进我们消化。当我们吃太饱或者消化不好的时候,吃点水果能让我们的腹部好受一点。水果还能平衡身体酸碱度,吃肉多的人容易尿酸高,吃水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碱化我们的血液,帮助尿酸的排出。

另外,水果里的维生素、钾元素、果胶果糖等都对人的身体健康肠道健康很有帮助。此外,水果还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血管健康。

至于水果我们该在什么时候吃呢?我们建议是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既不影响餐后血糖也可以防止发生低血糖,一举两得。

水果每日进食的数量,低糖的水果:梨子、苹果、番石榴、柚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50g,可以在运动前吃,能帮助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运动中消除果糖摄入的影响,建议少摄入高糖类水果:香蕉、芒果、西瓜、榴莲、荔枝等热带水果。


误区3:每天跑来跑去,或者做很多家务,就不需要运动了

很多女患者在家都要承担很多家务工作,就会认为不需要再做其他运动了。家务劳动确实利于血糖控制。但家务劳动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够,体力消耗得就不够。而且家务用到的肌肉跟运动的不同,良性的运动能调动全身肌肉,跑步:能动用上半身9块肌肉,下半身28块肌肉。最后,做运动也要达到一定的心率(一般是170减去我们的年龄)譬如:50岁运动的心率就要到120,最好是维持在半个小时。


误区4:糖尿病长期服药则不需要经常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综合征,特点是会引起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和其他微血管病变。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不仅要服药治疗还要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每年检查2~4次各项代谢指标

综合评估不但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情况还要评估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例如检查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有无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流是否通畅等。

另外,糖尿病的情况跟天气、季节等因素相关,也要反复检查,千万不要认为吃上药后就万事大吉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