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着传统物流进行转型升级。那么,在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及颠覆式创新的发展背景下,整个物流行业面临着哪些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作为主体存在的传统三方物流公司如何转型升级?怎样认清公司战略的方向?是盲目跟风,还是故步自封,抑或标新立异,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对此,《物流FM》记者组专访了上海万家物流的创始人范立军。

物流大军前进中 弱者逐渐销声匿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经济转型、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业也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逐渐进入大众消费群体的视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加快了社会资源的流通。

从最初的货运司机们拿着公示牌,到处找货源,到如今货运司机们不再独立经营,纷纷开始组合在一起,成立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传统物流企业一方面正在面临着国有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的冲击和竞争,另一方面面临着市场快速变化、客户需求多元化的挑战和考验。在物流大军前进的发展中,一些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慢慢已经销声匿迹,但也有紧跟时代变革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万家物流作为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是从上海最早的快递公司转型,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而万家物流创始人范立军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物流人,在90年代入行进军物流行业,见证了国内物流业的起步、发展。

据范立军介绍,93、94年的时候,快递物流刚刚萌芽,主要是以送报关单、核销单、手册的业务为主,服务的客户大多是船舶与货代。例如,申通是在93年进行起步的,主要业务是送报关单等单证性的业务。范总说:“90年的时候是货代的黄金期,利润非常好,我们做物流的第一桶金也是在这个时候赚到的”。后来,我国加入WTO,为外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货运代理得以迅速发展,万佳物流便是其中之一,范总提到:“万家在改名之前是‘万佳’,当时主要做货运代理,其实赚的很多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再往后,中国邮政、中运集团、中外运等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一些发展比较弱的民营物流企业已经销声匿迹了。“回头看十几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有几个?”范总感叹到,“物流行业就像一个江湖,整个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存在“小、散、乱”的行业痛点,只有少数企业引入资本方或采用其他资源慢慢走出来,大多数弱者都已经无声消失了,竞争是很残酷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物流公司,大约有上百万家,每年都有大批的物流公司倒闭,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第三方物流公司日后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物流人深思。

痛定思痛:传统物流转型升级的思路

在近十年,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2017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 125.4 万亿元攀升至 252.8 万亿元,实现10.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社会物流需求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在这期间,也涌现出众多大大小小的专业物流公司,但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 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小、散、乱”

从经营规模看,我国大型规模物流企业较少,中小型和个体户物流企业占据较大的比重,他们高度分散、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经营。传统三方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着“小、散、乱”的发展局面。

由于现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足,决定了大多数企业只能把业务局限在利润相对较低的环节,“小、散、乱”的现状正是导致出现了常见的低价争抢货源,市场秩序混乱、市场势力不足,企业缺少议价调价能力,缺乏融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2. 陷入打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数将近30万家。数量庞大的物流企业,必然带来激烈且残酷的竞争,而价格战就成了各路企业竞争的最直接武器。在规模和专业性差别不大的三方物流企业中,他们不惜将价格降到最低,留住更多的客户,使得自身处于“微利”的状态,并且由于资金的限制,企业没有办法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信息化程度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投入跟不上发展

小物流企业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物流转型过来的,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企业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多靠人工分拣搬运,自动化技术没有得到好的应用,耗时耗力。在如今比拼效率的竞争中,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制约传统物流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对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来讲,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行业的必然,那么该如何走出这一步,顺利破局呢?范立军谈到以下几点:

一是面对“小、散、乱”的局面做深做专。传统中小型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专业性不强,导致没有竞争优势,只有从粗放型的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力求做深做专才能产生价值获得竞争优势,产生价值后也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方投入资金发展壮大。目前,在行业内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做大、二是做专。“做大”要求的是资源的网络化整合,而“做专”是指流程的细分。例如汽车物流、食品冷链物流,这些物流企业提供的是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是非标准化的定制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有望成为专业物流市场的赢家。

二是由打价格战转向服务取胜。价格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物流同行之间互相压价、排挤 、挖墙脚,只会使得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次,如此恶性循环只能是两败俱伤。 因此,行业应从“价格”转向“服务”,物流企业也要加大成本投入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提升服务来提高行业地位,保证利润率稳定。范总说:“客户把货摆到你的仓里,从某种程度上看,就相当于是摆进一个保险箱里。我们要做的是充分绑定客户,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又例如,顺丰、菜鸟这些物流公司也都纷纷开始比拼起服务质量,作为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应在加强对服务的投入,用客户满意度凝聚忠实客户群体,从中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三是借助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建立云仓。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数据和智能化、自动化得到高速发展,也使得“互联网+仓储”的需求推动着云仓的产生。如何才能把货物越快越好的送到客户的手中呢?云仓可以实现仓储、配送运输一体化,打造扁平化的供应链,提高仓储输送效率。与传统仓、电商仓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仓内作业的高时效以及精细化的管理,还有自动化装备和信息化系统,作业流程中入库与出库速度非常快。例如,百世云仓基于EDI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数据分析、智能化分单、优选派送组合等功能,有效帮助广大的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实现快速准确的订单分拣、调配到包装、出库。此外作为第三方仓储云仓比较典型的有:发网、中联网仓、数核云仓等...范总也提到:“云仓是个好概念,我们也在各地建仓,以仓为主地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服务”。

进行升级:还需寻找属于自己的突破口

物流企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进行不断的转型和升级,这样才能在物流大军“汹涌”前进的大潮中,走得更久远。万家物流在突破转型的过程中,具体是这样做的,才保持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一、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定制化的服务。除了提供主要的服务业务外,还提供代收货款、货物保价、短信服务、GPS全球货物定位、实时查询等增值服务。例如,在做医药的物流方面,需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监管,体现在签收、定外包装的严格,具体到怎么分批次、怎么配送、直到收货人点收清楚。这一系列流程既用了标准化网络进行干线运作,又做了末端个性化的配送来做服务、配套,这就是最大的不同之处。

第二、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打造了万家生态与文化体系。目前,行业里普遍存在物流人才缺失的问题,万家则是通过内部培养来解决的。每年都会定期进行员工的培训,分别有物流专业技能的培训、NLP个人能力成长培训、团队凝聚力训练等。“公司内部没有空降兵的,都是从一线员工慢慢培养提拔上来的,很多都是跟了我十几年的”。另外,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给员工提供安心、舒服、可以信任的发展环境。

第三、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发展创新性的新业务。范总提到:在大城市中,有很多流动人口,例如过春节回老家时间过长,存在个人物品寄存、存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家庭面临装修的家具存放问题。他敏锐地嗅到这一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生活物流”,不单单是企业需要物流,个人也需要物流。“放东西”是范总发起投资的针对个人仓储服务的创新型项目,致力于开创中国“个人储物时代”。此外,还致力于帮助家庭整理东西,解决宝贵空间的“理东西”,提倡简单有序的生活,让放东西和理东西成为当今社会一种生活新方式和习惯。“我们本身是做物流的,在仓储方面有一定的资源,仓储资源用不了100%,其实我们有个单元化的存储、箱子或其他形式的库存就可以帮助有需要者进行储存”,这样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是物流产业链的衍生和创新之举。

传统物流行业所面临问题不一而足,但都是泛泛而谈的,具体到每个物流企业并不都适用其身。由于每个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同,掌握的具体资源存在差异,对未来的创新和变革理解不同,所以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综合采取具体措施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关键。

-END-知识就是力量

专注供应链&物流领域知识经验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