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路过玩具柜时,又哭又闹,拖着她不肯走路,嘴里还不停地哼着,”我不,我就要这个!”

张姐说家还有这种玩具,不给买,孩子闹得更凶了,开始在地上打滚,引来了不少路人驻足观望,一时间议论纷纷,带孩子的家长开始现场教育起自己的孩子。

张姐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生气了,大声对孩子呵斥道:”不是刚和你说过吗,家里已经有这种玩具了,以前买的你都没怎么玩过,现在又买新的,不能再买了!” 张姐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停下来,可没想到孩子越闹越凶。

别给孩子讲道理

围观的群众有人说,”给孩子买个吧,你看哭得这么伤心。” 也有人说,”别和孩子讲道理了,直接揍一顿好了。”

纵容和暴力这两种方式,表面上好用,其实都不可取,若是纵容,你今天给孩子买了,下次他还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要挟你;可若是把孩子打一顿,会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创伤。

当张姐把事情和我说了后,我立马告诉她,决不能对小孩子讲道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

也许很多家长都和张妈有类似的经历,无形当中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可是,到底什么是语言暴力呢?01 语言暴力,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语言暴力,其实是一种精神伤害。它是采用谩骂、诋毁甚至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表面上,语言暴力比体罚文明,但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为啥呢?很简单,体罚,对孩子只是暂时的;而”语言暴力”却是长久的,它损伤的,可能是孩子的自尊。

语言暴力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

演员孙俪,其育儿观一直号称父母之典范。她曾在自己的微博中说道: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痛的情绪发生时,他需要的,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所谓的大道理,等他情绪好的时候,再去和他说吧。

是的,不顾孩子情绪,就讲道理,这其实是一种”家暴”。

演员小陶虹在节目访谈中,也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出于本能,她对女儿大吼道:”你怎么搞的,这么不小心!” 这一吼,女儿吓得不轻,虽然没有哭,但是特别惊恐地看着她。

小陶虹看着女儿,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开始反思起来。

还没几天,女儿再次打翻了牛奶,但这次他没有吼叫,而是过去抱住了女儿,低声安抚道:” 别害怕,没事,没事。”

你看,同样的事情,第二次处理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也值得提倡。

记住,孩子是敏感的,我们要理解并尊重他们。

上面提到的孩子吵着要玩具的事,有个朋友是这么做的,让我深受启发。

当时,她没有阻止孩子,也没劝说,只是告诉他,可以给你买一个,但如果这样做,我们就没钱打车回家了,要走路回去,而且不能反悔,你同意吗?

孩子答应了,朋友给他买了玩具,然后一起走回家。

还没走多远,孩子就坚持不住了,说,”妈妈,打车把,太累了。” 朋友说身上没钱了,只能走回去,态度很坚决,而且告诉他做人要讲信誉,说好的不能反悔。

孩子很无奈,乖乖地继续往前走。

路程有点远,由于是晚上,天比较黑,孩子很害怕,也很累,战战兢兢地和朋友走回了家。

到家后,朋友说,孩子直接倒在床上,便睡着了。下次再经过商场时,再也没吵过玩具。

给孩子讲道理,是无效的教育

法国教育家卢俊曾在《爱弥儿》中说过: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摆事实,讲道理对孩子不起作用,只有让他亲身体会,才是根本之道。02 为什么给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很多父母比较困惑,为什么跟孩子苦口婆心讲道理,孩子就是不听呢?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儿童自我中心论”中说过:

孩子一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世界。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由于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什么事情是对的或错的,孩子是没有感觉的,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孩子只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

简单点说,就是3岁左右的孩子,根本理解不了什么是道理。

比如,每次孩子在家玩,他会把书桌、电视机柜,甚至各种抽屉里的东西全部翻出来,弄得满屋都是。可是翻完之后,他就再也不管了。

一个成年人,看到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大脑中肯定会跟记忆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乱了,一定会进行收拾和打扫。

但对孩子来说,他看到桌子乱了,是不会觉得乱的,因为他的思维发育并不完整,对乱与不乱没有感觉。因为在他脑子中,乱,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场景,和不乱没啥区别。

如果此时,你对他说,”你看看你,怎么搞的,把房间搞得这么乱,还不赶紧把房间收拾一下,待会来客人了!” 这种命令式的道理,孩子一般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也听不懂,他只知道这样玩才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也明白,一个成年人,和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去讲道理,这难道不是开玩笑吗?

正如一个美国佬和一个从未学过英语的人去交流,你觉得有没有这个可能呢,简直可以用对牛弹琴去形容。

所以,父母与孩子思想上的隔阂,也许就是无效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如何平复孩子情绪,防止家暴?

03 如何平复孩子的情绪,防止”家暴”?

面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这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溺爱和放任,只会害了孩子。

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采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

1) 采用说故事的方式

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吵闹,不仅破坏了公共秩序,而且怎么教育都没用,这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把平时孩子最喜欢听的绘本故事讲给孩子听。

没有孩子会拒绝故事,通过故事的带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正确的,这比给小孩子讲一堆无用的大道理要好得多。

事实证明,条条框框的各种道理,对孩子来说,实在是枯燥、无聊,而一个新奇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孩子,而且,只要父母引导得好,还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曾有调查研究显示,孩子听故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明白事理,孩子让他们去了解和认识世界,不管这个故事是童话故事还是家长杜撰的,对孩子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场景和画面,而父母通过故事这种方式,传达自己要表达的含义,对孩子来说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与孩子共情

2) 表达与孩子的共情

孩子不讲道理,可以先表达与孩子的”共情”。

正如孙俪所说,

当孩子发泄自己不满及愤怒的情绪时,不管对错,一定要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和关怀,让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

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本绘本,孩子对故事中的坏人很痛恨,你可以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很难过?” 或 “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生气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这样孩子的情绪会逐渐安静下来。而只有孩子安静了,你再试图和他沟通,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对错,也许效果就会不同。

设置规矩,引导孩子

3) 给孩子设立规矩,引导好孩子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缺乏相应的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在事物的决定权上,家长要帮孩子做好正确的选择。

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父母可以采用手势加表情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比如,加上”嘘”的手势,就代表告诉孩子这样做是错的。

我记得国外有一种”漏斗式教育”,意思是说,当孩子很小,辨不清是非的时,爸妈要多设立一些规矩,同时引导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可能前一两次,孩子还无法遵守,但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跟着执行了。

所以,孩子是单纯的,他们的世界,是父母给的,而如何遵守这个世界中的规则,是需要父母规定的。

当然,虽然我们需要给孩子指定规则,但是,我们也要试着给孩子一定的权利,可以允许他有自己的选择和想法,重要的是让他自己亲自去尝试。比如,当孩子出去玩时,该带些啥,怎么玩,都可以让他自己来设计,加入自己的想法。未来孩子终究是要独立的,现在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并不是一件坏事。

综上所述,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千万不要再给他讲道理了。只一味讲道理,但不顾及孩子感受,甚至不给孩子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你一定要明白,在家庭教育中,教,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怎么”育”。而”育”是需要我们投入精力、时间和”爱”的, 毕竟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