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高铁上曽发生过这样一幕:

一名10岁左右的小男孩,买了三份盒饭。

他端着盒饭,一路狂奔,快速冲回到座位上,将盒饭一字排开,对着爸爸说:

“爸爸,你看,我买了三个盒饭,每个菜都不同,还有一个最贵和最好吃的宫保鸡丁。”

高铁盒饭事件

孩子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孩子爸爸立刻怒了,直接吼道:“谁让你买这么多,我说了我不饿,买你一个人的不就可以了?

孩子的妈妈闻言,回到了座位,看着整齐排开的盒饭,也不禁怒道:“给你一百元,你非要全部花光?谁让你给我买的?”

看着怒吼的父母,小男孩委屈地哭了,难过地低着头,沉默不语。

最终,妈妈带着孩子,退了盒饭,拿回了找的零钱,这才冷静下来。

只因100元买了三份盒饭,而遭父母怒骂,这一幕,让不少网友泪目,直呼这父母情商真低。

虽然是出于节约考虑,可作为父母,怎么能随意、当众怒骂孩子呢?

孩子内心脆弱,不要随意指责孩子

孩子内心都是很脆弱的,如果就因为一点小事而指责孩子的话,其内心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时间一久,他会越发拒绝与父母沟通。所以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控制好自己及孩子的”情绪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01 什么是”情绪粒度”?

耶鲁大学曽做过一个有趣的,关于”蜘蛛恐惧症”的研究。

他们把一些患有蜘蛛恐惧症的人分成了3组,让他们分别用3种不同的方法来尝试消除对蜘蛛的恐惧。

第1组,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想一些与蜘蛛无关的事情;

第2组,用一种让人不害怕的方式来描述蜘蛛。比如,面前这只蜘蛛很小,但它是安全的;

第3组,对自己的感觉进行了精细分类。比如,自己面前的蜘蛛长得很丑,让人害怕;而其爬行的样子,让人感到恶心。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掌握情绪细分的方法的人,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

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巴瑞特教授,通过对情绪进行多次开创性研究之后,在她的新书《情绪是怎样形成的》(How Emotions Are Made)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情绪粒度”。

啥是”情绪粒度”?

它指的是一个人定义和细分情绪的能力。

情绪粒度低的人,顾名思义,就是对情绪的感知很模糊。在他们世界里,也许只有两种感觉,分别是“感觉棒极了”和“感觉糟透了”。

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这种糟糕的感觉是很笼统的,明明知道自己特别难过、生气,但就是说不清楚到底怎么了,只能被情绪死死地绑住。

情绪粒度高的人,能根据情绪细分为不同的类别

而那些情绪粒度高的人,则能用细节把情绪细分为不同的类别,所以,他们也被称为有“情绪智慧”的人,据称,如果你把情绪看得越很清楚,就越能轻松驾驭。

比如,上面提到的“高铁盒饭”事件。不少网友看了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有的人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为孩子感到委屈,其次是愤怒,怎么会有如此不通情理的父母?”

而有的人则认为:“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无法确切描述的情绪,也许是愤怒,也许是同情,还可能是困惑。总之,那父母做得不对,孩子太无辜了!”

你看,前一种人就是高情绪粒度的,他们能够用具体的情绪词汇来标记自己所经历的感受,而后一种人则是低情绪粒度的,他们无法精准地表达自己经历了什么,总喜欢用一些笼统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开心或是不开心。

所以,情绪粒度的大小,是打造高情商的关键。

情绪粒度高的父母,不仅能理解自己的感受,还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很显然,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建立和维护与他人的友谊,这在孩子今后的社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要分辨情绪粒度?02 为什么要分辨情绪粒度?

上面提到的情绪粒度低的人,之所以会感到内心很糟糕,是因为他们可能并不清楚,曾经经历过的那些情绪,意味着什么,所以容易陷入一种“被情绪控制”的感觉。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找到了各种具体的情绪的分界。

巴瑞特认为:当情绪发生时,你需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应对每一种具体的情绪。

根据神经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是不断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决定如何对之后受到的刺激做出反应。久而久之,大脑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生理预警机制。

譬如,上面提到的”蜘蛛恐惧症”实验,对于看到蜘蛛就害怕的人,Ta的大脑,可能会在看到或听到蜘蛛两个字时,突然血压升高,释放一种叫“皮质醇”的物质。

所以,”情绪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套预警机制的效率。

对情绪感觉不要笼统

假如你对情绪的感觉很笼统,比如,“感觉很糟糕”,“情绪很低落或特别坏”,那么,每一次感觉不好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样的、负面的身心反应。

这是一种重复性的消耗,它让你很难明白,自己每次需要应对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而高情绪粒度的人,他们的大脑在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会有更加紧密的工具。

巴瑞特曾在《纽约时报》中表示:不同的负面情绪,激活的,不过是一部分负面身心反应,损耗很小。

因此,对于高情绪粒度的人来说,他们应对情绪的能力还会变得更加系统和精细。如果孩子具备这种能力,那么,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增加,会形成关于如何应对自己每一种情绪的“工具库”。

但是,对于低情绪粒度的人来说,如果Ta没有真正地认识过不同的负面情绪,也就无法很好地处理它们,不知道如何分门别类地、采取多种不一样的策略去应对、处理。正如“高铁盒饭”事件中的孩子父母,如果能区分好孩子买了盒饭该如何有效处理,及归还盒饭后又该如何安抚孩子的话,也许孩子不会受到情绪上的伤害。

有实验表明,情绪粒度高对人有诸多好处。比如,他们不太容易在巨大的压力下崩溃或采取一些负面的”自我治疗”策略,像酗酒、暴食、自伤,也很难采取报复或侵犯他人的行为,其抑郁和焦虑的水平非常低。

如何提升孩子情绪粒度?03 如何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提升他们的情绪粒度?

情绪粒度低的孩子,一般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识别自己情绪上的差别,所以也就无法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开心了,他们就笑笑;伤心了,他们就嚎啕大哭,正如“高铁盒饭”事件中的孩子,被父母责骂后,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大哭一场。

不过这样的表达比较苍白无力,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分辨孩子的情绪,帮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绪认知。

可是,作为父母,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早在十几年前,耶鲁大学就开始研究了。

研究人员在全球1000多所小学教授孩子情绪认知。

他们认为孩子的情绪认知应该包含如下3个方面:

1) 能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背后的需求

2) 能用精准的词汇细分情绪

3) 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

帮助矮子理解自己或他人情绪背后的需求

(1)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或他人情绪背后的需求

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

孩子小时候爱哭闹,可能是他们饿了或要上厕所了;长大后孩子爱哭闹,是因为他们受了某种委屈,需要寻求一种安慰,或是由于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而感到很痛苦。

在这些情绪后面,表达的是孩子强烈的需求。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不好的情绪,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认清孩子情绪后面对应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快速捕捉到孩子这种细微的情绪变化,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比如,我们在与孩子对话时,如果孩子的姿势是身体往前倾的话,说明他们对此话题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和孩子多聊聊这方面的内容;反之,如果孩子后倾,则说明他可能并不敢兴趣,那我们就要考虑更换话题。

再比如,“高铁盒饭”事件中的孩子,父母在责骂他时,他眼睛里布满了泪水,低着头不做声,那就说明孩子受了委屈,内心有点害怕。此时,他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安抚。

如果父母能与他好好沟通,说清楚道理,原谅他的”过失”,也许他会觉得有”安全感”,而不至于委屈地哭出来。

让孩子用精准词汇表达

(2) 教孩子用更精准的词汇表达

孩子大约1岁左右时,大脑中就会自动内化一个概念系统,它里面就包括基本的情绪概念。

只不过刚开始,只有高兴或不高兴两种概念。

而到了孩子3岁左右,就有了愤怒、悲伤,恐惧等更多的概念。

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扩展情绪的词汇,用更精准的词汇来认识情绪。

在中文中,表达情绪的词汇至少有几百个。

比如,孩子哭时,不要每次都说“你很难过吗?” 可以改为失望、委屈,丢脸、愤怒,尴尬等等词。

曽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在学校上课时,突然出现沮丧、发烧等症状,大家以为他病得很重,就把他送回家。结果到家后,他的症状就消失了。

之后,医生给他的病取了个名字,叫”思乡”。 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人知道啥叫”思乡” 。

你看,如果一个人连病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又怎么去认识和处理呢?

让孩子明白和理解产生情绪的前因后果

(3) 让孩子明白和理解产生情绪的前因后果

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也是提高情绪粒度的重要方面。

比如,你和孩子在街上,看到一个小男孩骑自行车摔倒了,那么,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看到那个摔倒的孩子了吗? 他为什么会摔倒?因为他对路况不熟,骑车速度太快,没注意前方路障所致。你看他磕破了膝盖,肯定很疼,也很伤心,他现在最需要的,可能是父母的关心和安慰。”

再比如,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时,我们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下,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原因。

之前,孩子在看《小猪佩奇》时,他会问我:”乔治为什么哭了?”

这时,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说,”因为他不高兴了”。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敷衍。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因为乔治想和大家玩,但是大家都很忙,没人陪他玩,乔治觉得很孤独,于是便哭了。

当你这样做时,其实是帮孩子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提供给孩子解读他人的工具,提供未来如何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写在最后:

父母在平时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及考试成绩的时候,不要忘记关心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抗挫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也应该是父母关注的重点,只有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时,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