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佐藥是防風,可以走表而發散風邪,配合合黃芪、白朮可以益氣祛除外感風寒邪氣,《本草綱目》就記載“黃芪的防風而功愈大”。這個方子的益氣固表的作用就如同玉屏風一樣,爲你的身體樹起一扇屏障,可以遮風擋風,所以這個方子纔有了這個好聽名字。

玉屏風散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在《世醫得效方》《丹溪心法》《醫方考》《醫方類聚》《古今名醫方論》《古方選注》《成方便讀》等重要典籍中均有記載。這裏重點講的是《丹溪心法》裏記錄的玉屏風散。全方由防風、黃芪各一兩,白朮二兩組成。服用方法是將這些藥打成粗末,每服三錢,水一鍾半,姜三片煎服。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出現這樣病證的機理。這類病人大多平素身體健康狀況就很一般,雖不是病態,但是抵禦病邪的能力很差。時髦的說法叫免疫力低下,或者是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在身體對寒或熱的耐受力都比較差,飲食狀況常較差,稍稍活動就出虛汗,面色偏白而缺乏光澤,舌色偏淡,受風易於感冒,脈相虛浮。這是由於氣虛使得皮汗孔不能正常開闔,出現汗液排出失常,而且津液是氣的載體,氣隨着津液排除加劇了氣的耗傷。此時如果受到風寒邪氣從皮毛的侵襲人體人體衛表,則容易發生感冒。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病的是由氣虛導致的衛表不固而引起的。那麼玉屏風散便是針對這一病機而創制的。組成有防風 30g,黃芪30g,白朮60g。每服9克。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生薑煎湯送服;也可作煎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方子中黃芪性味甘溫,對內可以補養脾肺之氣,對外可固表止汗,是這個方子的君藥;白朮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與黃芪配伍可以加強方子的益氣固表之功效,是這個方子的臣藥;佐藥是防風,可以走表而發散風邪,配合合黃芪、白朮可以益氣祛除外感風寒邪氣,《本草綱目》就記載“黃芪的防風而功愈大”。且黃芪與防風配合,固表的同時不會使邪氣留滯體內;防風配合黃芪,祛邪的同時不傷及人體的正氣,使得補益當中包含疏泄,發散的同時又可以補益。

這個方子的功效是益起固表止汗,對錶虛自汗和氣虛感冒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如果屬於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就不適宜使用這個方子了。目前也有文獻表明,服用玉屏風散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玉屏風,在古時候是指玉製作或玉裝飾的屏風,大的可以遮風擋光,小的可以用來觀賞。《金瓶梅詞話》中就記載“但見……左右玉屏風,一個個夷光、紅拂”(額……好像暴露了什麼),總之啦,屏風都有遮擋的意思啦。這個方子的益氣固表的作用就如同玉屏風一樣,爲你的身體樹起一扇屏障,可以遮風擋風,所以這個方子纔有了這個好聽名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