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去姥姥家總是要趟過一條小溪,而每次趟過這條小溪,總是能有所收穫。記得有一次,去姥姥家玩,準備趟過小溪時,我發現了一種很有意思的草,那種草沒長葉子,它的莖一節一節的,當時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植物,就直接叫它節節草。

當時陪在我身邊的爸爸聽到我叫這個植物爲節節草時,大喫一驚,問我怎麼知道這個草的名字的。其實我原本根本不知道,就是根據這個植物的形態特徵,隨口一說,沒想到爸爸告訴我說,這個草也叫節節草,不過學名叫木賊草,是一種治病良藥。

那個時候我覺得很驚奇,覺得自己與植物真的好有緣,不由得高興的跳了起來。於是問爸爸這個節節草究竟能治什麼病?爸爸說,這個木賊草對於眼疾和一些女性疾病都是有好處的,並用《藥性賦》中一句讓我聽不太懂的話回答我:“原夫木賊草去目翳,崩漏亦醫。”

那麼,這個節節草的臨牀作用僅僅就是去目翳、治崩漏嗎?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古代的中醫是如何解答的。早在《嘉祜本草》中記載,木賊在“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積塊,益肝膽,明目,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後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一步補充道,木賊草“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溼,疝痛,大腸脫肛”。

綜合而言,木賊草味甘、苦,性平;歸肺、肝經;具有疏風散熱,解肌,退翳等作用;適用於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痔瘡出血,血痢,脫肛,瘧疾,喉痛,癰腫等疾病。一般內服煎湯,用量在5~15克,也可入丸、散;如果外用的話,可以研末後撒在患處。

木賊草在臨牀使用上除了它的適應證之外,還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氣血虛的患者在服用時需要慎重。除此之外,在《本草經疏》中還指出,木賊草雖然可以治療眼疾,但“目疾由於怒氣及暑熱傷血、暴赤腫痛者,非其所任”;還有在《本草匯言》中所說的“多服損肝,不宜久服”也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