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認爲益母草雖然是全草入藥,但是用作治療心肝陰血虛少引起的血分風熱,以及明目益精,疏通婦女經脈調理月經使用種子較好。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益母草煎劑、酒精浸膏及所含益母草鹼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應證中醫認爲其有活血行瘀的療效。

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要的的人。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母親們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甚至是生命危險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即使在醫學發達的今天,生育的風險依然很大。

而且完成生育對產婦身體健康的造成的不利影響還有很多,懷孕和產子的過程中,各種原因導致淤血可以在產後會導致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覺,甚至閉經等一系列病證。

不得不說,爲了繁衍生命,我們的母親奉獻了太多太多。中醫產生於人民的日常生活實踐之中,在治療這方面疾病的過程中,總結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爲減輕母親們的痛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草藥當中有那麼一種神奇的藥草,它的名字叫做——益母草,今天就來和大家詳細介紹這味中藥。

益母草,原稱“茺蔚”,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茺蔚子”條目下,《本草綱目》雲:“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爲脣形科益母草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的乾燥地上部分。廣泛分佈於我國各地。

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歸肝、心包經。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和急性腎炎水腫等不同病證。一般飲片用量爲9~30g;鮮品用量12~40g。

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對女性有益,但是孕婦卻禁止使用。另外,《經效產寶》記載益母草"忌鐵器",所以煎煮時最好使用陶瓷製品的容器。

《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之根、莖、花、葉、實,並皆入藥,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明目益精,調婦人經脈,則單用茺蔚子爲良,若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則宜並用爲曳。蓋其根、莖、花、葉專於行,而其子則行中有補故也。”

認爲益母草雖然是全草入藥,但是用作治療心肝陰血虛少引起的血分風熱,以及明目益精,疏通婦女經脈調理月經使用種子較好。但是如果用於消腫解毒,治療瘡瘍,或者利水消腫,活血行血還是全草共同使用較好。

益母草在治療痛經的時候,《閩東本草》了一個簡便的方子:“益母草五錢,元胡索二錢。水煎服。”元胡,有很強的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益母草應該有很好的效果。《太平聖惠方》記載治產後惡露不下,可將益母草搗爛絞取汁,加入酒少許混合後加熱至溫和,每次服用一小杯。《現代實用中藥》也提供了一個小方子,產婦分娩後服用,可以幫助子宮的整復:益母草九錢,當歸三錢。水煎,去渣,一日三回分服。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益母草煎劑、酒精浸膏及所含益母草鹼具有很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應證中醫認爲其有活血行瘀的療效。而且動物研究表明,益母草對兔、貓、犬、豚鼠等多種動物的子宮均呈興奮作用,有一定抗受精卵着牀的作用,這也證明了古代中醫認爲益母草對於孕期婦女禁用的先見之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