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6億左右,如果仍按照現在的飲食方式尤其是肉製品消費習慣,地球上的肉製品不足以保證將近100億人口的消費需求。從食品安全方面去考量,植物肉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北京工商大學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的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預計9月面市。即將推出的“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其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除了口味與真肉接近,“零膽固醇”也是另一賣點。

人造肉分爲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爲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種健康的食品。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

“人造肉”月餅下月上市,你看好“人造肉”的未來嗎?

非瘟疫情影響,我國能繁母豬存欄、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存欄量加速下行。2019年3月產能加速淘汰,能繁母豬存欄連續4個月低於3000萬頭,同比減少21.0%;生豬存欄量同比減少18.8%。而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中豬肉佔比超過60%,對豬肉依賴性較強。 由於內肉類消費需求剛性的存在,供給缺口下豬價大漲,那麼“人造肉”有望受益。

人造肉”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組織蛋白,由於大豆組織蛋白製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油性和纖維狀結構,在添加到肉製品的過程中,不但不會改變產品特性,還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降低動物脂肪及膽固醇的含量,防止製品因高溫加熱或機械作用而使肉的組織遭到破壞,是理想的肉製品添加物。國內食品加工企業已經將大豆組織蛋白添加到肉丸、餃子及肉腸等食品中,與動物蛋白配合食用,提高肉製品的口感。因此當前國內的“人造肉”主要作爲肉製品添加物。 近年來伴隨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們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全球素食風的興起,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人造肉”這種新型的健康食品,國內以素食爲特色的主題餐廳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素食肉類當前在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這種大城市有較大發展空間。

“人造肉”產業鏈與豆製品相似。因而產業鏈上游爲大豆初加工企業,中游爲豆製品深加工,下游應用一方面銷售給食品加工企業用作輔料,另一方面供給素食肉類生產商製作“人造肉”。

    雙塔食品(002481):公司是食品加工製造企業,國內食用粉絲龍頭。主要做大豆食品,是全國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企業。哈高科(600095):公司的子公司及巴彥縣50萬畝大豆生產基地的現代化大豆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生產分離蛋白、組織蛋白、乳清蛋白、大豆纖維和營養保健食品,同時銷售大豆蛋白類產品及食品,後者是人造肉的主要原料。豐樂種業(000713):公司是國內經濟作物種子領先供應商,公司主營爲大豆種子、棉麻種子、蔬菜種子、水稻種子西甜瓜種子、小麥種子、油菜種子、玉米種子、芝麻種子的生產。公司具有采用作物分子實驗技術。

以上個股均屬於個人觀點,不構成操作建議,感謝閱讀,喜歡的加個關注,點個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