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公元1127元)是北宋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爲屈辱的一年,三月和四月,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相繼被擄北上。

一路上,趙氏皇室受盡凌辱,妃子被隨意搶走,宮女被任意糟蹋。燕王趙俁親眼目睹之下,悲憤至極,在慶源絕食而亡,葬在馬槽裏時,雙腳都露在外面。

是年五月,宋徽宗抵達真定,並渡過黃河。看着滔滔黃河之水,宋徽宗的內心無比悲涼,過了黃河,這輩子還有機會回到中原嗎?

某一天,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天上出現四個太陽。

中國古代,太陽是皇帝的象徵,四個太陽即意味着天下出現了四個皇帝。哪四個?宋徽宗本人和宋欽宗,金人扶立的傀儡皇帝張邦昌,以及剛剛繼位的宋高宗趙構。

宋徽宗和宋欽宗已淪爲俘虜,張邦昌也已還政,宋朝真正掌權的皇帝是趙構。宋徽宗對此心知肚明,憂心忡忡的問心腹大臣曹輔道:“不知道天下臣民擁戴康王否?”

第二天,得知趙構已站穩腳跟的宋徽宗決定向兒子求救。他拿出三件貼身內衣,在衣領中寫了八個字,讓曹輔偷偷的帶回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交給趙構。哪八個字?

“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可以便宜行事當真皇帝,然後來救你的父母。前半句是政治交代,後半句則是求生本能,希望趙構看在父母親情的份上,早日接他回家。

將衣物交給曹輔後,宋徽宗陷入了焦躁不安,來回踱步。最終,他重重的嘆了口氣,讓曹輔轉述了第二句話:

“如見康王,第奏:有清中原之策,悉舉行之,勿以我爲念。”

如果說第一句話是落難時的哀求之語,這第二句還算有點血氣和大局觀,意思是:如果你有恢復中原的勇氣和策略,那就全力施行,不要管我。

然而,當曹輔辭行時,宋徽宗又鄭重其事的交代了第三句話:

“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違者不詳。”

藝祖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留下政治遺囑,不殺大臣和進諫者。宋徽宗重申誓約,含有深深的悔恨之意,同時也是在提醒趙構,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得違背。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宋徽宗雖然還沒到將死的時刻,但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下,給趙構捎去這三句話,也算得上是肺腑之言。

第一句話是人之常情,求生欲;第二句話是從大局出發,以國家爲念;第三句話是重申祖宗誓約,爲趙氏宗族考慮。

那麼,趙構收到這三句話作何反應呢?

是年七月,曹輔抵達應天府,將宋徽宗的貼身內衣和三句話交給趙構。趙構看到衣領中的八個字後,淚流滿面,交給左右大臣一一傳看。

他爲何這麼做呢?因爲宋徽宗在衣領中的八個字相當於衣帶詔,有了這八個字的衣帶詔,自己的帝位將名正言順。

其實,從嚴格的法統來看,宋徽宗的衣帶詔是無效的。因爲他早就退位,宋欽宗纔是正主,但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宋欽宗被無情忽視了,好像根本不存在。

可惜的是,宋徽宗帶給趙構的三句話,趙構只聽進去了半句:可便即真。後半句救父母的事兒,看情況再說吧。

恢復中原?還是保命要緊。宋高宗穩住陣腳後,從沒有認真考慮過恢復中原,對於他來說,江南夠大了,要中原幹什麼?

至於宋徽宗重申的祖宗誓約,他自然也沒放在心上。張邦昌這種人,不殺,留着過年嗎?不僅張邦昌要殺,擁立他的王時雍、宋齊愈等人統統都得死!

後來,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主戰派將領岳飛,更是徹底暴露了自己的嘴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