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金人再度南下,突破長江天險,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撲南宋流亡朝廷,宋高宗趙構倉皇乘船從海上逃亡。

皇帝跑得飛快,可憐了各地百姓,不僅要躲避金人的追殺,還得防備潰兵的搶劫。亂世之中,人命不如狗,最遭殃的永遠是底層老百姓。

更讓人氣憤的是,朝廷不僅不管百姓的死活,如果百姓反抗了,朝廷還不一定承認。

今天要講的故事發生於和州,位於今馬鞍山市境內,現爲和縣,毗鄰長江。

金人佔領和州後,大肆搶掠,將子女玉帛擄劫一空。一個名叫龔楫的進士目睹家鄉殘破,親鄰被擄,義憤填膺之下,他決定奮起反抗。

於是,龔楫暗中聯絡鄉里百姓,在他的鼓勵和組織下,拉起了一支兩千多人的義兵隊伍。

是年六月的一天,趁金兵主力外出,龔楫率領義兵對金兵大營所在地新塘發起了偷襲。偷襲非常成功,不僅殺死了數百金兵,還救出了被擄掠的父老鄉親。

然而,就在龔楫準備撤離時,金兵主力已返回支援。由於金兵人數佔優,還是正規部隊,龔楫手下的義兵很快就被殺得大敗,大部分人赴水而死。

爲首的龔楫不幸被金人抓獲,但他面不改色,對金人大罵不絕。金人惱羞成怒之下,將他臠割處死。所謂臠割,就是將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極爲殘忍痛苦。

這一年,龔楫剛剛二十二歲,正是熱血男兒。

和金人打游擊的和州、無爲鎮撫使趙霖聽說龔楫的事蹟後,感動不已,立即向朝廷上報,希望朝廷能夠予以表彰,撫卹他的家人。

讓人大出所料的是,有關部門竟然以龔楫不是奉命行事拒絕表彰。這個理由相當奇葩,意思是說,我又沒叫你去打金人,是你自己去送死,關朝廷屁事。

見過昏庸的,沒見過這麼混賬的!可憐龔楫的一腔熱血,到最後竟然餵了狗,激不起哪怕一點水花。

兩宋之交的歷史是醜陋的,讀來令人氣塞,金兵南下,宋朝軍隊大多施行不抵抗政策,有的統兵官還趁機淪爲強盜,和金人一起禍害百姓。

可能有人會說,爲什麼不羣起反抗呢?看過龔楫的故事,你或許會明白,私自反抗,失敗了是自找的,成功了說不定朝廷怪你影響和談呢。

(參考資料:畢沅《續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