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南渡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以後,漢族王朝失去中原控制權達200年之久,直到明朝才徹底洗刷這巨大的恥辱。

在這場皇室退卻的行動中,有人表現出了頑強的抗爭意識,不肯讓出哪怕一寸土地,書寫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最著名的當屬宗澤。

靖康之亂爆發時,宗澤已年過六旬,但他老當益壯,積極準備抗金事宜,多次擊退金人的進攻。宋高宗放棄河北後,任命宗澤爲東京(開封)留守。

到任開封后,宗澤積極備戰,連續二十餘次上表請求宋高宗回京,以鼓舞天下臣民的抗金信心。然而,苟且偏安的宋高宗置若罔聞,一路向南。

1128年二月,金人再度進攻東京。宗澤派出統制官李景良、閻中立和統領官郭俊民率領一萬餘人前往滑州和鄭州迎戰,意圖阻斷金人進攻的步伐。

雙方相遇後,立即展開一場大戰。金人憑藉兵力優勢,大破宋軍,閻中立當場戰死,郭俊民見情況不對,於陣中投降了金人。

李景良既不捨得戰死沙場,又不願意投降金人,一走了之,當了逃兵。

宗澤很生氣,立即派人將李景良抓回,對他道:“勝負乃兵家常事。你不勝而歸,還可以饒恕;但私自逃跑,是目無主將。”下令斬首。

金人得到郭俊民後,就想通過他來招降宗澤。於是,郭俊民和金將史某以及燕人何祖仲組成策反團,前往開封勸降。走到八角鎮時,被宋軍的都巡檢使丁進生擒。

見到郭俊民後,宗澤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戰敗而死,猶爲忠義之鬼。現在竟爲金人遊說,還有何面目見人!”上去就是幾耳光,然後斬首。

殺了郭俊民後,宗澤又對金將史某道:“本朝皇帝就駐紮在附近,我在這裏留守,唯有一死而已。爲何不與我死戰,反而囉裏囉嗦的威脅我?”又斬之。

轉眼間,兩個人頭落地,剩下何祖仲嚇得雙腿篩糠,連宗澤手下將領都認爲他難逃一死。

不料,宗澤卻對他道:“你本是宋人,受脅迫來到這裏,豈是出自本心?我今天不殺你。”說完,親手解開何祖仲的捆綁,讓他回家好好過日子。

看到這裏,諸位將領無不對宗澤心服口服,也堅定了和他固守東京的信念。那麼,宗澤是出於何種考慮三殺一放呢?

李景良臨陣脫跑,不殺不足以震懾軍心,這是立規矩;殺郭俊民更是沒商量,比李景良更可恨;殺金將史某是表示自己抗金的決心,想讓我宗澤投降,門都沒有;放了何祖仲是想告訴淪陷區的宋人,只要不是主動歸順金人,一概不予追究。

幾天後,金人捲土重來,計劃先拔掉滑州。宗澤召集諸將道:“滑州是衝要之地,一旦失守,東京就危險了。這一次,我不想再辛苦諸將,我要親自出戰。”

話音未落,右武大夫、果州防禦使張撝站出來道:“我願效死!”宗澤大喜,立即撥給他五千精兵前往迎戰。

抵達滑州後,張撝親率將士和金人力戰。無奈金人兵力是張撝的十倍,部將紛紛請求避戰,張撝大聲道:“退而偷生,有何面目見宗元帥!”鏖戰數合,直到黃昏,金人竟佔不了多大便宜,無奈之下,只得撤退。

張撝出發後,宗澤尋思他的兵力有限,又派出統領官王宣率五千騎兵前往支援。然而,王宣終究還是來晚了一步,張撝在第二天的交戰中陣亡殉國。

第三天,王宣抵達滑州,聽聞張撝戰死的消息,義憤填膺,與金人大戰於北門,士兵們也是奮勇爭先,以一敵十。金人措手不及,被迫退兵至河上。

當天夜裏,王宣對部下道:“金人必定晚上渡河。”於是,王宣悄悄的尾隨金人之後,等到金人渡河一半時才猛然殺出,斬首數百,殺傷不計其數。

宗澤收到王宣的捷報後,當即任命他爲權知滑州,並讓他帶回張撝的遺體。張撝遺體抵達開封后,宗澤親自爲他服緦麻,家屬厚加撫卹。

經歷這次挫折後,金人徹底領教了宗澤的厲害,既然老頭子惹不起,總躲得起吧。於是,金人轉移戰略目標,不再進攻開封。

此戰,宗澤充分展示了何爲元帥風範,也給宋高宗做了一個完美示範,只要堅定決心、馭下有方,金人並非不可戰勝,失地也並非不可收復。

然而,宗澤的苦心經營並沒有換來宋高宗的重視,他最終只能飲恨而終,徒留下三聲“過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