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自行車被偷了,求誇。”

“做飯炒糊了,求誇。”

“和女朋友分手了,求誇。”

最近,微信、QQ等社交平臺上冒出了不少名爲“誇誇羣”的組織。羣裏沒有槓精、沒有噴子,滿是“彩虹屁”、“商業互吹”和“塑料感”充斥在聊天內容中。誇生病是對生活充滿希望,誇睡過頭是節省了早飯錢,就連誇上廁所沒帶紙都是爲環保做出貢獻......不少網友在誇誇羣裏感覺達到了人生的高潮,迎來了人生的巔峯。

誇誇羣最早起源於豆瓣的表揚小組,後來由西安交通大學四名大三男生創建首個誇誇羣,隨之在北大、清華、復旦等高校興起,並陸續火爆職場圈,甚至風靡網絡成爲網友熱議的對象。不過小編髮現,如今誇誇羣的龐大隊伍裏,除了網友自發建羣外,還有一些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誇服務”也從免費開始轉爲收費夸人。

任何事物存在和火爆皆有來處。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誇誇羣突然如此火爆?又是爲什麼會有人爲“付費被誇”買單?這門生意真的會有“錢途”嗎?

花式誇讚層出不窮

誇誇羣話題的引爆,還要從微博名“大豬蹄子研究所”說起。今年3月8日,大豬蹄子研究所發了一則微博,展現了名叫Sally的小姐姐被男友送了一份婦女節奇葩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把她莫名其妙拉入了一個百人羣,羣內網友在3分多鐘的時間裏對sally進行了一通猛烈的花式誇讚,然後時間一到又被迅速地踢出羣的經歷。

該微博發佈後,很快被各種大V博主轉發,網友們紛紛表示“居然還有這種操作”、“想擁有”、“想應聘”,內容引發了近萬條跟帖評論,一下子打開了話題熱度。

很快,成百上千個誇誇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形式也開始朝着“免費誇”和“付費誇”兩個方向發展。

免費誇誇羣的主力軍是各大高校學生,他們以學校爲單位迅速建立起本校誇誇羣,其中以清華、北大、復旦、西安交大等知名學校最爲積極和活躍。其中,3月15日清華誇誇羣已經建到了第八羣並上了知乎熱搜,而西安交大的誇誇羣也登上了媒體報道。

付費誇誇服務則類似Sally的體驗,在淘寶、閒魚等電商平臺可以搜到許多相關店鋪和產品。其中部分店鋪一直從事小衆定製服務,另外也有一羣玩票性質的人蔘與其中,不求賺錢,只求好玩。

小編在電商平臺搜索“誇誇羣”後發現,頁面跳出的上百個出售“誇誇羣”商家中,價格從五元到幾百不等。內容也已不單純滿足於誇獎,而是在“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及人數上做起了包裝,例如:“北清復交文科專業高端羣”、“200人超大羣”、“顏值在線美少女羣”等。

此外,爲了話題“保溫”。不少商家還採用“誇誇+語C(語言cosplay)”模式,讓“誇”有了更細分的命題,比如:扮演學校食堂大媽、宿管阿姨接受讚美;還有的建立起公衆號成立了誇誇內容BOT,讓歡脫有趣的內容聚集並沉澱;清華和北大甚至別出心裁地舉辦了“誇誇好還是懟懟好”的神仙辯論賽,讓誇誇羣的內容不斷深化和迭代。

公衆情緒得到慰藉

高攀不起的房價、遲遲未現的對象、居高不下的體重......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輕鬆兩個字。工作節奏那麼快,生活壓力那麼大,而在誇誇羣裏,短短几分鐘內被刷屏的誇讚擁簇,快活似神仙,讓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所以歸結誇誇羣迅速走紅的原因,不但是暗合了熱點創造的必然過程,也體現了網絡人際交往的內在需求。

心理專家就此事分析,誇誇羣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心理撫慰的需求,是對壓力的一種排解方式,有一定積極作用。當一些人渴望被誇的需求在現實中無法被滿足,便通過虛擬世界得到滿足,可以調解自我情緒,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

誇誇羣的各式誇獎,對於求誇的人來說,即便聽起來很假,但很少有人能夠拒絕這種虛假的阿諛奉承。而虛情假意的互誇,同樣能給人正面與積極的情緒引導,對於那些在現實中遭遇困境的人來說,誇誇羣能帶給他們一些溫暖的慰藉與陌生人的善意。

體驗過誇誇羣的網友表示:“進羣后被很多人誇過,也誇過了很多人。每當求誇者表達感謝時,我也會覺得很感動、很溫暖。”

就連外國網友得知誇誇羣后也迫不及待地想要進羣求誇。此前,美國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CNBC)“臥底”記者在體驗後表示,整個聊天過程令人十分愉悅。

其實,回想這種在虛擬世界求肯定而滿足內心的消費形式,早在直播上就得以表現。近幾年,媒體頻繁曝出網友打賞主播數十萬的消息。打賞能獲得主播的點名感謝,讓人感受到一種尊重。而且無論金額多少,主播都會在直播中一一感謝,通過被點名,網友還可以被直播社羣裏其他人知道,獲得了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歸屬感。在這個意義上,網友希冀從直播打賞中尋求現實生活裏匱乏的快感。

這樣看來,誇誇羣的興起與打賞主播、爲遊戲人物刷裝備的行爲有着異曲同工之處,越是羣體性無聊的行爲,越有陪伴感,可以極大地緩解人的孤獨。

速食文化難以持久

在當前的誇誇羣用戶中,消費羣體主要以90後爲主,這一代消費者有典型的娛樂消費特徵大家追捧誇誇羣起作用的不是品味與特殊愛好,而是一種被擴散挑動起來的普遍好奇。

除了誇誇羣,其實近幾年迎合娛樂消費的另類服務時有出現,但經營效果大多並不理想。2017年,就有珠江長洲島“賣晚安的姑娘”通過網店,每天以短信的形式,給素未謀面的顧客們發去睡前的問候。一元一條的售價雖然普遍能被大衆接納,但由於獨特的市場定位,目標受衆受限,導致銷售冷淡。“賣晚安的姑娘”透露,四年間,網店的收益總計都未能突破萬元。

同樣,誇誇羣如今也面臨着逐步降溫。一家電商平臺“誇服務”銷量最高的店主對媒體坦言:“一天最多能賺1000元,都是辛苦錢。”而部分高校誇誇羣有時甚至面臨百人羣毫無聲息的冷場情況。

反觀誇誇羣發展,最開始的流行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社交形式。但現在走到按需定製、收費服務的商業裂變後,這種極度功利性與虛假性的服務就意味着它的生命週期已經被縮短。因爲在誇誇羣中,長期用戶在於夸人的人,他們爲了掙錢而不是付費,而被誇者只是出題工具而已。夸人的用戶與被誇者之間並沒有形成深度的社交互動與關係,多爲一次性短鏈條,所以這樣的誇生意難免“短命”。

對此現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教師黃河在接受校內媒體採訪時表示:誇誇羣只是衆多快速更迭的互聯網文化的一個。它的興起既有互聯網快速集聚網民、形成某種文化並將之廣泛擴散這種土壤;也和網民發起娛樂、進行狂歡、宣泄情緒的現實需求有關。熱度過去後這一現象也會很快趨於平淡。

生活壓力這麼大,你會選擇誇誇羣還是其他方式來解壓呢?

- End -

餃子君/文並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