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很多练武的文章中有很多讲述“松腰活胯”的文章,把腰跨的重要性提得很高,要求在练拳时注意这样、那样。但是如果真懂武术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些文章错误颇多。并不是说腰胯不重要,腰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胯则是下身的根节,腰一动,则胯自然跟着动,从而使膝足相应,所以腰胯很重要,但是锻炼方式要注意,要不然就会出问题。

他们的错误之一是把腰跨和身体单独的割裂开来,却不知武功一道,讲究的是周身一体,混元为用。中国武术中的头、肩、肘、手、胸、腹、腰、背、膝、胯、足是一个整体。在练拳的时要有内外三合,是为内三合:“神与意合、息与脉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中外三合是建立在内三合的基础上,我们在练功的时候,身体一动则自然带动气血周流全身,久而久之则气与力合矣。气与力合之后,周身自然一体,一动无有不动。当然这种气与力合是要有合理的功法,并不是乱练就行的。

如果盲目的在练拳中追求“松腰活胯”,那么意念就会关注腰胯,这时气血就会停滞在这里,不能流转周身,那么就做不到内外三合了,流为外家。

错误之二的是:腰胯的锻炼应该有专业的修习方法,而不应该放到招式中练习。练习招式时,是要统合周身为一个整体,这时再来锻炼腰胯功夫是本未倒置了。

真正的锻炼腰胯功夫,是要在练习招式之前进行的锻炼。在传统武当一脉中有小炼形的专修,它就是针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专门的锻炼和强化。而且是内外专修,讲究的是“内炼一口气,外修筋骨皮”。同时它在练习的时候,虽然有所侧重,但是任何一个式子都是要连贯周身的,并不会出现代体育锻炼那样,练手就是练手,练脚就是练脚的现象。

这些所有的锻炼都是以神意气血为用,以内力为根基,所以练好一个式子的同时都能促进其他式子的共同进步。比如说摇身掌第二式“水火既济”就是用掌心拍打小腹丹田,同时另一个手反掌拍打腰部命门,以使阴阳相激,元气生化。如果按社会上的习惯,就是要意念集中小腹和命门,如此一来,则功夫十失八九矣。

这功夫通过身体的左右摇晃、转动,带动双手拍打自身。拍打的时候,因为气血周流,久之就会活化腰腿,带动腰、胯、膝、足一起运动。这样就有效的锻炼了肩、肘、手与腰、胯、足的协调一体运动,如此一来,内外三合就打好了基础。

同样的,练腰的功夫有前、后、左、右、侧前、侧后的八个方向的下腰练法,以及腰部自转和公转的练法。这些练法跟社会上的很多练法不同,他是建立在内功的基础上。我记得以前听过一个练武的朋友说过,他的老师不教他们练腰,说单纯的练腰很容易伤(这是事实,如果没有内功的基础,单纯的练腰很容易伤到腰部),所以他们基本上是通过练腿的方法带动练腰。

而武当的小炼形为什么要先练“金锋抖肘”,“摇身掌”,“跨虎横云”以及“提龙腿”呢?因为这四式是练手和身,以及腿部的功夫,通过这四式活化了气血,畅通了手足三阴三阳经络,然后再一练腰,手和足就能通过腰连接在一起了。因为气血已经启动,能很好的强化腰部力量,所以可以久练而不伤,而且可以起到真正锻炼以腰为轴的作用。

所以说大家看到那些教练拳时怎么注意腰胯运化的文章,就要小心了。因为真正的腰胯练法应该是在练拳之前都打好了基础,不要临阵磨枪。这样效果不好。真正到练拳的时候,因为有好的基础,则练拳时自然周身通畅,上下合于一体,此时自然能做到太极拳经上所说的:“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不需要想什么腰胯,因为已经自然包含在其中了。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相关文章